文:閻密
為了表達加入“將軍乒乓球隊”的喜悅之情,楊旭華自作小詩,與球友共勉:老夫鍾愛乒乓球,健體悅心廣交友;彈冠掛劍脫戰袍,賽場揮拍亦風流。
自1963年入伍後,楊旭華曾先後任學員,技術員,作戰參謀,軍委委員韓先楚司令員秘書,國防大學研究部研究員、學報主編、社長、科研部副部長、部長,蘭州軍區副參謀長等職務。然而,相對於這些榮耀的職稱,楊旭華卻更願意提起他的另外一個身份——“將軍乒乓球隊”的一員。
1960年,楊旭華從農村到城市上中學。受中國第一位世界冠軍容國團的影響,他開始愛上了乒乓球。因為當時學校沒有乒乓球台,再加上家境比較困難,所以“一片空地、一張床板、兩塊磚頭、一根竹竿、一副光板”就成為他和弟弟的“乒乓球館”。從那時起,楊旭華便與乒乓球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一打就是五十多年。無論是工作調整、崗位變化,還是奔忙勞累、軍務繁雜,不管在機關、院校,或到基層視察,他的“乒球生涯”都不曾間斷,因為打球早就成為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他對乒乓球的癡迷程度已使之跨入“發燒友”的行列,用其自己的話說就是“幾天不打球,全身不舒服”。雖說迷戀乒乓球,但楊旭華還是有自己的“度”。在職時,他曾在不同場合說過:“工作要有作為,業餘要有品位。幹好工作是職責所係,要全身心投入幹出成績;業餘生活也要健康充實,玩出水平。所以工作和打球是互通互惠、相得益彰的。”
在打球的這幾十年裏,楊旭華的打法也在不斷變化。過去是左推右攻,兩麵反膠。隨著年齡的增長,步法移動有些遲緩,所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改成了打防弧。現在他是正麵防弧,反麵反膠,至此已有十多年了。根據多年的打球經驗,他總結道:“目前,防弧膠皮的性能和使用我已基本掌握自如。由於打防弧的人越來越少,加之防弧不吃轉和反膠倒板製造的反差效果,所以在比賽前三板要抓住機會,主動上手,往往處於上風。”理論應用於實踐,楊旭華收獲頗豐。在中國乒協組織的中西部五省、七省、十一省、十三省領導幹部乒乓球比賽中,他與蘭州軍區空軍朱洪達將軍、欒連續將軍和蘭州軍區聯勤部占國橋將軍組成的團隊,連續五次獲得省部級團體冠軍,他也兩次獲得十三省省部級領導幹部單打第二名的好成績。自此,楊旭華便博得個美名:“西北第一防弧”。另外,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他的裝備也早已鳥槍換炮。據了解,光保存的球板就有二十多塊,包括斯帝卡、阿瓦拉、挺拔、紅雙喜08等。目前他所使用的是蝴蝶牌大力神,正麵防弧,反麵反膠狂飆3。
現在,楊旭華即將步入古稀之年,但他仍堅持每周不少於兩次、每次兩個多小時的訓練時間,而且,可以連續打二十多局。麵對記者驚訝的表情,他解釋說:“打乒乓球是一項非常好的體育活動,它可以強健體魄、調節心理、磨練意誌、陶冶情操,還可以廣交朋友。打了這麼多年球,我的血壓、血脂、血糖都正常,過去腰椎尖盤突出,現在基本不犯了。另外,打球還是對心理素質、意誌品質的檢驗,為什麼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仍能反敗為勝?主要是心理和意誌過硬。老伴經常提醒我向鄧亞萍學習,這是有道理的。”有了老伴的支持與鼓勵,楊旭華現在打球的心態平穩了,爭強好勝的成分少了,健身愉悅的成分多了。無論輸贏他都高興,從不發火、不失態、不怨天尤人。毫不誇張的說,他的球友遍天下,既有將軍,也有士兵;既有地方領導幹部,也有普通平民百姓。據悉,他曾以普通球友的身份參加了三次全國“雙魚杯”乒乓球賽老年組的比賽。對於此,他說:“球友之間不分職位高低,不論身份年齡,大家都是朋友。在北京,我除了在部隊單位打球外,康弘俱樂部、騰遠健身中心、萬壽路社區和平房鄉等地也是我常去之處。”
除了乒乓球,身為甘肅省乒協名譽主席、中國乒協會員、業餘乒乓球運動健將的楊旭華還有兩大愛好:書法和收藏。書法方麵,他現為甘肅省書協名譽主席、中國書協會員、將軍書法家。 此外,他還是甘肅省收藏協會名譽會長、刀劍收藏家。對於這三大愛好,他說:“從蘭州軍區副參謀長崗位退休以後,我便有了更充足的精力和時間從事自己的愛好。特別是乒乓球,自從退休定居北京,參加了將軍乒乓球隊,在教練和隊員的指導啟發下,訓練正規了,水平提高了,心情更爽了。有了這個將軍隊,我們這些退役將軍又有了施展才華、老有所樂的新天地了。”為此,楊旭華還特地寫了一首詩以抒情懷:“從戎報國幾十年,而今解甲又卸鞍,將軍馬放歸何處,乒乓世界有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