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以人為本,熨帖生命的根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中國的國粹,所以,中醫又被稱為國醫。幾千年來,中醫靠自己獨特的診療手段,在防病治病和重大疫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外,無數名醫的相繼湧現,如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等,他們所呈現的醫論精華和養生智慧,促進了中醫的枝繁葉茂,為民眾的福祉與社會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但是很多人說,現代醫學已經發展得很先進了,而中醫太抽象、太玄乎,對普通老百姓而言過於深奧、遙不可及。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西醫學所看到的病,是用客觀指標來做參照係數的,不管是感冒還是其他疾病,西醫都要通過檢查,來確認你的病理改變情況。而中醫是非常生活的醫學,它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規律,強調的是人的自愈力,高明的中醫可以“司外揣內”,不需要現代化的檢測設備就可以窺視人體內部的疾病。中醫不僅可以發現初級階段的疾病,還能提前消除疾病,這就是常說的中醫“治未病”。
中醫的養生之道博大精深,要想真正認識它,就要知道中醫養生到底是怎麼回事,中醫到底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
中醫強調:
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身體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隻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複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了。我們講究起居有節、作息有時、節製情欲、調理飲食等都是為了達到陰陽平衡。
天人合一的養生觀。養生的方法要隨著四時的氣候而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我們熟知的“春捂秋凍”就是天人合一養生觀的體現。
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麵,不但注重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更注重心靈的修煉調養。你見過斤斤計較、心事重重、雜念叢生、心胸狹窄的人長壽嗎?沒有。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麵,密切相關。
中醫,是一門仁術,它源於一種根本的、深沉的愛;中醫是一門哲學,它告訴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良好的、符合我們生命本性的生活習性,並導引我們順應自然的力量;中醫,是一種思考,它以其博大精深的精神,以其尊重生命源泉的方式,給心靈一種撫慰。中醫是一條源遠流長的河流,閃耀著太多的光輝。無數的名老中醫更是研究古人的養生經驗,並結合自身的實踐,總結出各種不同的養生奇術,其中不僅包含了醫學的精髓,還吸收了中國古代各學派的養生精華,特色各異,妙不可言。下麵就讓我們跟隨本書,盡情地領略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