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及雜誌,人們自然會想起美國的德威特·華萊士。因為正是這位當年做過推銷員的牧師之子,在20世紀開始不久,當種種信息日益增多,各類書籍、報刊空前增加之際,針對社會需求,辦起了一家文摘類的刊物,它問世後,很快贏得了眾多的讀者,不僅成為美國最暢銷的期刊,而且還是迄今為止全球銷量最高的雜誌。
試辦袖珍型雜誌
德威特·華萊士於1898年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其父詹姆斯·華萊士為基督教長老會牧師,曾任長老會麥卡拉斯特學院院長,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德威特·華萊士在1909年前後相繼就讀於麥卡拉斯特學院和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大學畢業後,華萊士在聖保羅一家出版農業雜誌和教科書的威伯出版公司工作,並曾為從事日曆和廣告業務的大印刷商當推銷員。年輕時的華萊士不僅喜愛運動(80歲時還在他的莊園裏掄大錘鍛煉身體),而且還受他父親的影響,酷愛閱讀。當他在威伯出版公司服務時,華萊士就想創辦一種文摘式的刊物。他覺得在現代社會裏,人們越來越渴求知識,但書報、期刊浩如煙海,普通讀者既無精力也無財力去遍讀它們,如果能將一些有長久價值、廣泛興趣的文章,經過篩選、摘錄,彙編成冊,便於攜帶和保存,定受讀者歡迎。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墨茲·阿爾貢戰役負傷住院期間,開始了實驗。他將一些報紙雜誌中的文章剪下,在不損原意的情形下予以壓縮刪節,形成了一部分稿件。回到聖保羅故鄉後,他在圖書館裏繼續從事抄寫和刪節文章的工作。很快他又搜集、壓縮了不少文章,然後將兩次加工的文章,合在一起,縮成了一本袖珍型雜誌,發行200冊,分寄給紐約的發行人和可能的支持者。不料,寄出的樣本受到冷遇,出版商們認為華萊士選錄的材料過於嚴肅,不合市場胃口。
創辦《讀者文摘》
袖珍雜誌發行受挫並未使華萊士灰心喪氣。他在1921年索性辭去西屋電氣公司的工作,全力以赴地為籌備文摘式的新雜誌而奔走。他的計劃還得到了未婚妻萊拉·艾奇遜的熱情支持。他從朋友那裏借得5000美元做資本,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租了一家非法酒店的地下室,成立了《讀者文摘》公司,並且著手剪輯、刪節文章,然後油印出來。1921年發出征訂單。
不久,他們蜜月歸來時,收到了1500份同意訂閱的回執。
1922年2月,第一期《讀者文摘》正式出版。
新問世的《讀者文摘》是一種書籍式的月刊,外觀小巧別致。華萊士夫婦本想使《讀者文摘》成為一份女性雜誌,但很快就改變了他們的主意,把男性讀者也作為其對象。在談到該刊的編輯方針時,華萊士稱其選稿有三項標準:第一是“適用性”,即每篇文章要與讀者有關;第二是“持久的興趣”,即這些文章在一年後讀者仍覺得有一讀的價值,並感到有興味;第三是“建設性”,即它提倡樂觀和進取精神。《讀者文摘》在創刊後的相當長的時間裏,由華萊士夫人初選文稿,而華萊士本人除掌握編輯部全麵工作外,還承擔了大部分的刪節任務。
1929年時,《讀者文摘》有了21.6萬個訂戶,收入超過60萬美元。隨著發行量上升,該刊工作人員逐漸增加,但1936年前其職員多為業餘者,而且其中隻有兩名曾在雜誌界服務過。
第一位加入《讀者文摘》的職業編輯是曾在《北美評論》編輯部工作過的肯尼思·W·佩恩。另一名是曾任《大眾科學》發行人的艾伯特·L·緬科爾,他在辦刊上給了華萊士許多寶貴意見,並於1939年出任了《讀者文摘》的總經理。華萊士定期考核工作人員,成績優良者受獎勵,不稱職者常被解雇。華萊士主持下的《讀者文摘》不允許職工的親屬在該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