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如果有人問,誰是最富有的女性,人們會不假思索地告訴你是“汽車皇後”——吳舜文。這位台灣1985年度納稅排行榜的冠軍,她所領導的裕隆企業集團,連年名列台灣10大企業金榜,下屬的企業涉及汽車、紡織與建築三大行業,1991年的營業總收入達664.6億元新台幣,位居台灣100家大企業的第五位。
“門裏滾”該有何種作為1913年12月15日,吳舜文出生於江蘇武進縣的一個紡織世家。父親吳鏡淵不僅是紡織企業家,也是中華書局的創辦人。
女大當婚之時,畢業於上海中西女校的吳舜文嫁給了著名企業家嚴格棠之子嚴慶齡為妻。
曾到德國深造的嚴慶齡對西方先進的工業國家的興盛富強深有感觸,這堅定了他創建和發展國產汽車工業的決心。回國後,他在父親所創辦的大隆機器廠擔任工程師,接著又升任總工程師、總經理,獲得了不少實際經驗。
1952年6月,嚴慶齡在台北開始籌備設立“裕隆汽車製造廠”。吳舜文也在丈夫的支持下,開始步入企業界,籌建紡織廠。
當時由上海遷台的嚴家紡織廠,不過是一堆零散的破舊機器。一切都得從頭開始。經多方奔走洽談,吳舜文把廠址選定在台北市竹北鄉一個叫新竹的地方。雖然地處偏僻,吳舜文卻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信心。她決意以2萬枚的舊紗錠、200台的舊布機為基礎,籌建台灣島的第一大紡織廠——台元紡織廠。
“台元”一炮打響,不僅產量高居全台紡織業榜首,而且成本低,銷路廣闊。
吳舜文沒有為眼前的成就所陶醉,她深知島內市場畢竟有限,必須把目光投向海外,以外銷為主、內銷為輔的經營策略成了她的主導思想。
從1969年起,“台元”由於其產品出口率高達99%以上,而連續15年獲“台灣外銷績優最高獎”。到1986年,“台元”已擁有織機2000台,紗錠21萬枚,員工6800人,資本總額高達80多億新台幣——吳舜文的夢想成真,“台元”當之無愧的成為台灣第一大紡織廠了。
但是,她仍然沒有滿足於目前的成就,而是以“台元”為中心逐漸擴展建立起自己的紡織王國:她先後成立了元生紡織公司、台文針織公司、聯達實業公司、台興紡織製線公司、牛仔布廠等,成了名副其實的“紡織女王”。
她憑高瞻、創新迎來她的汽車時代當吳舜文在台灣紡織業界漸成氣候的時候,她的夫君嚴慶齡卻在汽車製造業裏舉步維艱。長期以來,台灣的汽車工業是一片空白。50年代初期,台灣人均年收入隻有2300台幣,一般人根本買不起昂貴的汽車。台灣當局每年限定僅發50輛的汽車牌照,而按成本計算,汽車生產廠家每年最低限度要超過100輛,才能維持生產。
然而,吳舜文卻堅信丈夫的決策是正確的,將來必定能夠成功。所以,每當丈夫在事業上受挫而鬱悶難抑時,吳舜文就滿腔熱忱地安慰他,鼓勵他。在財政上更是將“台元”所獲的利潤源源不斷地輸入到丈夫的裕隆公司的賬戶上,支持嚴慶齡度過最困難的創業歲月。
裕隆汽車廠以拆卸美軍報廢的吉普車起步,經過兩年的研究開發,才於1956年製造出第一輛吉普車。第二年,他與美國米漢納金屬公司簽訂技術合作協定,自製引擎,幾乎完全用手工製造出10輛吉普車。接著,與美國威力斯公司合作,此時才進入了批量生產吉普車的階段。後來,它又與日本的日產自動車公司合作,於1959年生產出第一輛卡車,1960年生產出第一輛“青鳥牌”小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