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鷹趕到了九道山莊。
他是帶著一道聖旨來的九道山莊。
這是一道關於新的將要建立的政權,對自己子民所宣示新契約的聖旨,簡而言之,這是魏忠賢做皇帝的第一道聖旨。
九月初七這一日,崇禎便已經準備著去河間府獵場秋狩了。
秋狩,這是一個從周朝就開始有的古老的皇家儀式。崇禎選擇這個時候去秋狩,是因為他是新皇帝,他要向天地祖宗證明自己是一個有野心,能力和抱負的皇帝。他要拿著弓箭,從獵物身上體現自己的這種能力,他卻不知道,有時候,獵人本身卻是別人的獵物,其實,他也並不是完全不知道。
九月初七這一日,魏忠賢卻迫不及待的穿上了龍袍,他給他的幹子幹孫們個個封侯拜相的許諾。
他的那些幹子幹孫裏麵,有些已經是一人之下的大臣了。
“五虎”之首的崔呈秀,是兵部尚書。“五彪”之首的田爾耕,是錦衣衛的指揮使。
其他子子孫孫也都是在朝廷的重要職位上的官員。有的是認了這個幹爹或者幹爺爺後才做上那個官兒的,有的是做了那個官兒以後才認了這個幹爹幹爺爺的。
總之,大明一朝,竟有半數盡是魏忠賢一黨。不聽話的多多少少都被用各種借口消滅了。比如熊倜的父親熊廷弼問斬時,牽連著的東林黨人。
哎呀,又是熊廷弼。提起這個名字魏公公就會頭疼。聽說他的兒子熊倜還活著。
“小泥鰍又翻的起什麼大浪呢!”魏忠賢想,他隻不過是個奴隸堆裏,僥幸逃生了的一個奴隸。想想未來魏國的大業,熊倜算得了什麼?但是,到時候,還是要把他算做是大魏的一個子民的。一個偉大的國家,就應該包容一切。
現在,就連崇禎皇帝,表麵上也都是處處聽魏忠賢的話,甚至給崇禎皇帝的奏折,魏忠賢也有資格去看,因為他還是司禮秉筆太監,皇帝那支朱批筆,就在他手上拿著。這樣的權利,就算不是皇帝也差不多了。
別人都奉他是九千九百歲,隻比萬歲少一百歲。
魏忠賢的那些幹子幹孫們都清楚,由魏忠賢一手提拔起來的人,假如沒有魏公公撐著,就什麼也不是。
既然是要靠九千歲來給自己官做,那為什麼不讓九千歲做皇帝?所以他們比九千歲還想要九千歲做皇帝。
似乎,隻要把皇帝弄死,也就是弑君以後,魏忠賢做皇帝就是輕而易舉的事,因為他自己就有一班現成的文武群臣。
聽說,給皇帝布置狩獵場的官員,也是魏忠賢提拔起來的。
九道山莊是屬於魏忠賢的地盤,也是崇禎未崩之前,魏忠賢可以屯兵的地方之一。倘若造反成功了,那這裏自然就是第一個“解放區”!
這裏的子民也自然是魏忠賢的第一批子民,對自己的子民施恩,那當然是必然的,卜鷹就是拿著這樣的一道聖旨,來到了九道山莊。
他本要從正門進去,卻看見側門開著,有很多人圍在這裏,他便騎馬往這邊來。
卜鷹要見的人,都在這裏。連那管莊的公公也不例外,也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