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芸被關在詔獄裏,沒有受到虐待。
這並不是因為駱養性果然就講信用了,而是駱養性問的話,夏芸全都說了,這並不是因為夏芸軟弱了。
因為夏芸的父親,夏先生來了京城。
夏先生不是朝廷中人,所以不參與朝堂上的黨派之爭。他是一個正直的人,也是一個在朝廷上很有人脈的人,很多當官的都願意跟他來往,因為他的家世好。
他的祖上是嘉靖朝的首輔,夏言。當時有“不見夏言,不知相尊”的話來形容這位首輔,夏言正直敢言,官至首輔,可謂是位極人臣,權傾朝野,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被嚴嵩迫害的不得好死,直到嚴嵩下台,夏言後人才成功為夏言上書平反。
這又是一個以官害官的故事,跟熊倜父親的故事是多麼相似。
夏言臨死前看透了宦海沉浮,知道伴君如伴虎,還要時時防小人。他便留下遺命,不叫子孫去當官。
聖朝以孝治天下,所以先人說的話,後人都是很聽的,作為夏言的後人,夏先生自然很聽話。
夏家世代住在溪縣的象麓草堂,不仕不官,夏先生家學淵博文武雙全,卻一生沒有功名。即便如此,象麓草堂卻也是出入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士大夫們都以結識夏先生為莫大榮幸,他們大都是有識之士,夏先生也很願意跟他們來往。
其中就有一個叫做錢征嘉的貢生,跟夏先生很是投契。這位錢貢生是吳越王錢繆的第二十四世孫,也是個很想為民做些事情的人,當時,天啟皇帝仍在世,魏忠賢的氣焰十分囂張,不僅專橫獨斷,而且庇護貪官枉殺好人,各地官員都在給魏忠賢建立生祠鬧得舉國沸沸揚揚,錢貢生羅列了魏忠賢十大罪狀,打算向天啟皇帝上書。夏先生卻阻止了他,夏先生處江湖之遠,卻深諳朝堂的門道,當時天啟皇帝專寵魏忠賢,僅憑一份奏折如何絆倒的了魏忠賢,隻是白白給自己找麻煩罷了。
他們還需要更大的證據,大到足以讓魏忠賢倒台的證據。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樣大的證據竟真讓夏先生找到了,夏先生找到的是幾封書信,是魏忠賢給他幹子幹孫寫的書信,大概內容竟隱隱透露出要造反的意思。此事幹係重大,夏先生不好拋頭露麵,竟讓夏芸去將這書信送到錢貢生手裏。
果不其然,不出一個月,好好的天啟皇帝竟駕崩了。
皇帝無子,便由族弟繼位,若族弟再無子,繼位者當是何人?
是九千歲,大家都知道,世上除了皇帝,隻有魏忠賢的權利最大,除了他再不能是別人。
駱養性問的就是這個,夏芸說的也是這個,她隻是沒有說出錢貢生的姓名,隻說是一個住在錢塘的叔叔。
現在,魏忠賢要造反的事情除了皇帝以外誰都知道了,其實,就連皇帝也未必不知道,所以夏芸說出來也沒有什麼了,因為兩個月之前說這個是死罪,那就真是死罪。現在說這個還是死罪的話,那要死的人就太多了。
包括熊倜也該死。因為熊倜也知道魏忠賢要造反。
就在駱養性問夏芸,“你知道這個錢塘的叔叔叫什麼名字嗎?”的時候,熊倜一劍破開了詔獄的牢門。
“是誰?”駱養性聽到動靜向鐵門處看去,“是你?”他看見了熊倜。
有四名錦衣衛的舉刀上前,都被熊倜刺殺。
熊倜走進鐵牢裏麵,夏芸看見,高興的喊到,“倜哥哥,我知道你會來救我的!”
“是,我來了,芸妹你好嗎?”熊倜說。
“我很好,隻是手上的鐵銬有些重了。”夏芸說,她說這些的時候並不覺得委屈,倒像是在向熊倜撒嬌。
熊倜微笑,說,“你再忍耐一會,容我打敗這個人。”
熊倜說完,便將劍指向了駱養性。
駱養性道,“我說你今天救不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