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吉光片羽(1 / 2)

第二天淩晨,黃超跑步到了報國寺鬼市。

昏暗的街上影影綽綽,黃超回到了過去熟悉的生活。好多天沒來了,今天好好逛一逛,估計有不少新貨。其實老燕京人說去“鬼市”,不能說去,亦不能說上,更不能說逛,得說“趟鬼市”。黃超這還是聽德叔講的,他琢磨這“趟”字有學問,水深水淺,水急水緩自己趟著試,有摸著石頭過河的意思。

還是這兒的氣氛好,喜歡,咱就從頭趟到尾吧。黃超來到一個賣錢幣的攤位,見老板麵生,應該是是新來的。攤位擺放的很整齊,各種錢幣一一歸類,當然真假就說不好了。掃了一眼,幾個三孔布引起了黃超的注意。

黃超拿起三個把玩一會兒,問道:“老板,多少錢?”老板說道:“一枚五百,三枚一起的話有優惠,一千元。”黃超說道:“我就是鬧著玩,想掛在車鑰匙上,便宜點,五十一枚如何?”老板說道:“那你別買了,五十能幹啥?放著走吧。”黃超笑道:“老板,你怎麼這麼說話,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嘛。說吧,多少錢?”老板說道:“誠心賣?”黃超道:“那肯定啊,都說古幣辟邪嘛,我掛在車裏保平安。”

老板說道:“那好,不講價,二百。”黃超掏出二百,給了老板,挑出一枚走了。

這枚“三孔布”,通長約60毫米,腰寬約30毫米,重約10克,屬於大型布,為老生坑傳世品。它的銅質微紅,文字清晰,鑄造精美。麵文“武陽”兩字上下書寫,“陽”字左右兩邊分距較大,與“武”字呈三足鼎立之勢。

三孔布有多種,但是戰國三孔布是先秦貨幣中最為珍貴的品種,是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黃超拿的這一枚就是戰國武陽三孔布,存世極少。“武陽”兩字小學生都認識,可是戰國的文字有幾個認識?何況一個“陽”字分成兩個,更不認識了。

武陽三孔布是戰國時期趙鑄幣。《史記·趙世家》載:孝成王“十九年,趙與燕易土,以龍兌、汾門、臨樂與燕;燕以葛、武陽、平舒與趙。”這是春秋末年至秦統一以前這段曆史時期內,齊、燕、韓、趙、魏、楚、秦等國曾使用過的一種古文字。它在漢字發展史中上承春秋金文,下啟秦漢篆隸,後世稱為“籀文”或“大篆”。所以老板不認識很正常。

黃超的藏品裏還沒有三孔布,非常喜歡,手裏把玩著又逛起來。

到了一個賣紫砂壺的攤位,一共擺著十幾件紫砂壺。黃超心想,自己店裏應該有件不錯的紫砂壺,這才像開古玩店的,於是蹲下了準備踅摸一件。

黃超一眼就看中了一個壺,這個壺上圓下方,古意盈然,造型源於傳統,而於壺體所改進。壺圓口稍外侈,和壺體的圓球形,寓意“圓天”;圈足略外撇,因底足為方形呈圓角,寓意“方地”,故而整體寓意“天圓地方”。此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天圓地方觀念相統一。

古人雲:天圓地方,虛實相生。古人常用“天圓地方”來樸素地解釋世界,比如古亭台樓閣也多以方和圓為基本構造類型。方和圓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是虛實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