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流星定穴(1 / 2)

黃超幾個起縱到了山梁上,要到高處仔細看看這兒的山脈走勢,好參演風水。尋龍點穴有詩雲:龍上星辰是根荄,前頭形穴是花開。根荄若真穴不假,蓋緣種類生出來。若不識星識根種,妄隨虛穴鑿山隈。請君熟認變星穴,為鉗為乳細分別。

為鉗為乳細分別,就是指武曲星和貪狼星。黃超再往穀底一看,兩道小的山梁呈釵、鉗壯合攏起來,鉗口處有小小的隆起,正應了:武曲出穴釵鉗覓。這是武曲星位!

有詩雲:武曲尊星性端莊,才離祖宗既高昂。星峰自與眾星別,不尖不園其體方。高處定為頓笏樣,但是無腳生兩旁。

這話是說武曲星是至尊至貴之星,方正高昂乃是武曲之真體,高大雄偉,方正如屏,或高如頓笏。行龍過程中護衛重重而不斷,每逢跌斷過峽時,都有衣冠吏(園峰帶腳)伴隨,有如大官出巡,重重護擁,氣勢非凡。當星峰再起時,也一定是方正如屏,端莊威嚴,“峰峰端正方於長,不肯欹斜失尊體。”武曲到頭結作穴位或垣局時,外山重重包裹,朝案重重拜伏,明堂絕不陡瀉。

所謂望龍知穴,見穴識龍,本相符合,非有神異。這處寶地,青龍白虎合於穀底,穀底再有釵鉗狀,遠處山梁又層層疊疊,綿綿不斷,貴龍多纏護!這是絕世風水寶地呀!

但是當黃超摸著天珠凝神再看,卻看不出珠光寶氣來,難道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這麼埋葬了,一點陪葬品都沒有?

黃超學曆史的,自然對元代皇帝的安葬禮儀有所了解。據記載,元代皇帝的安葬禮儀相當簡單,他們選擇的是土葬。負責安葬的工作人員先選好一塊土地,然後請做棺材的木匠做一個人形的棺材,與死者的身材大小一樣,將死者放入棺材中,最後再一起放入事先挖好的坑裏。放入坑中以後,守護者將此土用腳踩平,不留任何痕跡,直到此處長出新草,守護者才會離去。

但是真看到眼前的這種景象,黃超又不願相信自己的眼光。

肯特山那時還叫不兒罕山,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避難地、祭拜天地和加冕大汗兵發歐亞的源頭。成吉思汗的許多故事和傳奇,都和肯特山有關,是肯特山的神靈保佑了成吉思汗。像這樣一個敬天敬地敬神靈,而又追求長生不老的帝王,對自己身後的事兒能不做周全的安排嗎?怎麼福蔭子孫?怎麼再世為人?

黃超堅定地認為,既然他能找人尋龍點穴,就會有細致的安排,除非這兒不是他的陵墓。但這兒種種異象來看,絕不尋常。

黃超迷惑不解,思索著,從山梁上走了下來。姚瑤見黃超沉思不語,知道事情並不順利,說道:“咱們就是來探險的,不必事事一定都要有結果。”黃超摟著姚瑤親了一口說道:“知道了,我是想不明白。晚上再看看。”

姚瑤說道:“今天可要風餐露宿了。”林玥道:“在遼闊的大草原上,騎著馬兒和相愛的人廝守在一起是多麼浪漫的事呀。我很期待。”李茹道:“跑了多半天了,渾身是灰塵,咱去洗個澡?”黃超指著前邊說道:“在山梁上我看到那邊有一條河,估計是石勒喀的支流,咱們過去。”幾個人翻身上馬,吆喝著催動寶馬,一會就到了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