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西線獲得大勝的時候,東線也沒閑著。
第三野戰軍名將宋時輪帶著他的勁旅--誌願軍第9兵團在冰天雪地中過了鴨綠江。
這個9兵團是擔負解放台灣任務的,然而朝鮮戰爭爆發,中央軍委取消了9兵團攻台的任務,轉而命令他們開赴中朝邊境。為什麼說它是勁旅?因為攻台的需要,這個兵團是一個加強兵團。誌願軍所有的部隊都是三三編製,就是每個兵團三個軍,每個軍三個師,每個師三個團,每個團三個營,每個營三個連。而9兵團卻是四四編製,那就是每個軍四個師,每個師四個團,每個團四個營,每個營四個連。說是一個兵團,可是這一個兵團卻有15萬人,幾乎相當於朝鮮和南朝鮮的五個軍團的兵力,相當於美第8集團軍一個半集團軍。
然而,他們的行動卻十分倉促。上了火車才知道是要入朝,在南方溫濕地帶駐紮的9兵團,全部是夏季裝備,戰士還穿著單薄的夏衣。開到鴨綠江邊的時候,原本是要等著冬裝換上以後再過江,但是彭德懷在朝鮮戰場正在進行二次戰役,兵力捉襟見肘,急盼9兵團急速過江參戰。軍情十萬火急,難以將部隊停下等待冬裝。戰士們穿著膠底單鞋,單薄的夏季軍裝集結在鴨綠江邊,這把東北邊防部隊嚇呆了。須知,朝鮮當時的氣溫是零下45度,這樣的服裝到了朝鮮別說打仗,生存都困難。
於是趕緊動員東北邊防部隊脫下棉軍裝,送上軍列。可是,就是這點可憐的冬裝也沒全部到位,部隊就緊急開拔,在漫天飛雪中殺向鴨綠江對岸。部隊一過江,頭一天就凍傷700人。每當宿營過後再點名,就有大批戰士不能答到,他們被酷寒過早地奪去了生命。
就是這樣饑寒交迫的部隊,上來就遇上了美第10軍的美7師和陸戰1師,都是美軍的王牌部隊。美軍裝備精良,全套冬裝還有防寒服,每人一個鴨絨睡袋,給養豐厚,吃得飽穿得暖,就是這樣的裝備,美7師還有18個大兵被凍掉了雙腳。連美製卡賓槍都凍得像幹樹枝,一碰就斷。可見身穿薄薄軍裝的誌願軍戰士是怎樣一種狀態。
朝鮮北部長津湖和赴戰湖坐落在高寒地區的蓋馬高原,群山林立,海拔都在1300米以上,山勢陡峭,道路崎嶇。誌願軍本來就單薄的後勤運輸線,在這險惡的地理環境下,幾近斷裂,而且天上到處是美軍飛機,僥幸送過來的裝備給養也逃不脫美軍飛機的轟炸。27軍40多輛滿載物資的卡車,好不容易到達前線,美軍飛機就丟下成群的凝固汽油彈,所有物資分毫未存,全部報銷。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和副司令員陶勇隻能把26軍留在二線,開上去兩個軍都吃不上飯,15萬人都開上去還不得活活餓死。
11月25日,就在38軍拚命向敵人縱深穿插的時候,彭德懷命令東線的9兵團同時反擊。可是,宋時輪的部隊太苦了,凍餓交加的戰士在將近1米深的積雪中前進,無論如何也難以到達指定攻擊位置。考慮到東線對西線戰事影響不大,是一個獨立進攻方向,彭德懷同意9兵團延期2天攻擊。
此時的美軍也是舉步艱難。由於山路崎嶇,冰封雪蓋,機械化部隊行動困難,上千輛坦克車、幾千輛汽車、炮車蜿蜒100多裏,中國軍隊無論從哪裏出來,一陣衝殺,都會把這個長蛇陣攔腰斬斷數截。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是經過二戰太平洋殘酷登陸戰的老兵,但麵對朝鮮戰場殘酷的作戰環境,他也感到了無限的恐懼,不停地大罵:“該死的朝鮮,這就是地獄,魔鬼的地獄!”他和美7師師長巴達維膽戰心驚,不停地催促部隊行進。
然而,噩夢還是降臨了。
11月27日深夜,大雪彌漫,西北風像雷一樣呼嘯。9兵團20軍、27軍8個整師向行進中的美軍發起突然猛攻。此刻的美軍大兵們躲在被帆布遮蓋嚴實蹣跚行駛的汽車上,有的則在大雪裏深一腳淺一腳挪動。突然地爆炸聲、呐喊聲、軍號聲,將昏昏欲睡的美軍驚醒。鋪天蓋地裹著白雪的中國軍隊像猛虎一樣直撲過來,僅僅7個小時就把美軍兩個師砍作5段,分割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