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栽種一株定心蓮?(1 / 3)

第四章栽種一株定心蓮

“撐著不死”與“好好活著”的一線之隔

莊子對“屈服”的解釋,跟現代人有大不同。在普通人看來,屈服是不得不低頭的意思,然而莊子卻從欲望的角度解釋:“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生活在世上的人,大多都會覺得很屈,因為心裏始終有股煩惱壓抑其中,無法傾吐,導致“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南懷瑾先生解釋說,物質文明越發達,人在世間的知識越多,本事越大,欲望就越大,也越來越違反自然,離“道”(即天機)就越來越遠了。

人生總是如此,不如意事可以排隊跟在身後,能對別人囉唆的也沒幾件。找不到傾吐的地方,當然懊惱萬分。然而,愉悅是一世,痛苦也是一生,何必為了現實中的種種影響安然自在的心境呢?世事沒有一帆風順,硬撐不死與好好活著,表麵看來沒什麼區別,其實質卻截然迥異。

大熱天,禪院裏的花被曬萎了。“天哪,快澆點水吧!”小和尚喊著,接著去提了桶水來。“別急!”老和尚說:“現在太陽大,一冷一熱,非死不可,等晚一點再澆。”

傍晚,那盆花已經成了“黴幹菜”的樣子。小和尚見狀,咕咕噥噥地說:“一定已經幹死了,怎麼澆也活不了了。”

“澆吧!”老和尚指示。水澆下去,沒多久,已經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來,而且生機盎然。

“天哪!”小和尚喊,“它們可真厲害,憋在那兒,撐著不死。”

老和尚糾正:“不是撐著不死,是好好活著。”

“這有什麼不同呢?”小和尚低著頭,十分不解。

“當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問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撐著不死,還是好好活著?”

晚課完了,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麵前問:“怎麼樣?想通了嗎?”

“沒有。”小和尚低著頭。

老和尚肅穆地說:“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撐著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著。得一天壽命,就要好好過一天。那些活著的時候天天為了怕死而拜佛燒香,希望死後能成佛的,絕對成不了佛。”說到此,老和尚笑笑,“他今生能好好過,都沒好好過,老天何必給他死後更好的生活?”

生命無常,世事也無常,得過且過雖然不對,但有時也是一種境界,因為這樣的人活得自在瀟灑,總比每天心驚膽戰強上百倍。回過頭再來看,人生應當選擇撐著不死,還是好好活著呢?南先生淡笑而言:生活已經攤開在你麵前,是屈服地背道而行,還是坦然地積極行事,生活會告訴你不同的答案。

有一位高僧和一位老道,互比道行高低。相約各自入定以後,彼此追尋對方的心究竟隱藏在何處。和尚無論把心安放在花心中、樹梢上、山之巔、水之涯,都被道士的心於刹那之間追蹤而至。他忽悟因為自己的心有所執著,故被找到,於是便想:“我現在自己也不知道心在何處。”也就是進入無我之鄉,忘我之境,結果道士的心就追尋不到他的心了。

超然忘我,放下得失之心,不苦苦執著於自己的失與得、喜與悲,便不會活得那麼“屈服”了。南先生說,人的一生之中隻有三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一件是“別人的事”,一件是“老天爺的事”。今天做什麼,今天吃什麼,開不開心,要不要助人,皆由自己決定;別人有了難題,他人故意刁難,對你的好心施以惡言,別人主導的事與自己無關;天氣如何,狂風暴雨,山石崩塌,人能力所不能及的事,隻能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過於煩惱,也是於事無補。人活得“屈服”,離道越來越遠,隻是因為人總是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的事。

由此可見,要輕鬆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就可以了。這就像做一個好人一樣,其實相當容易,擁有幸福人生也很簡單,隻要“各家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生活就不會太累,看似有點不問世事、不負責任,實則對自己負責,就已經是對與你有關的人負責了。

生活是一件藝術品,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最美的一筆,每個人也都有認為不盡如人意的一筆,關鍵在於你怎樣看待,有煩惱的人生才是最真實的,同樣,認真對待紛擾的人生才是最舒坦的。情緒是可以調適的,隻要你操縱好情緒的轉換器,隨時提醒自己,鼓勵自己,你就能讓自己常常有好情緒。當你心情煩躁的時候,可以散散步,把不滿的情緒發泄在散步上,盡量使心境平和,在平和的心境下,情緒就會慢慢緩和而輕鬆。或者用繁忙的工作去補充、轉換,也可以通過參加有興趣的活動去補充、轉換。如果這時有新的思想、新的意識突然冒出來,那些就是最佳的補充和最佳的轉換。

心靜如禪定,是佛祖追求的境界,人不是佛祖,自然做不到,但卻可以把心塵一點點擦去,浮躁便會一點點消失。方寸不亂,生活得大局也就不亂,打理好自己的事兒,應該不會太難了吧。

苦尋得不到,放下瞬即來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子夏到莒父做宰輔,問孔子如何施行政策。孔子笑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南先生解釋:孔子告訴他為政的原則就是要有遠大的眼光,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來表現,也不要為一些小利益花費太多心力,要顧全到整體大局。所謂“欲速則不達”,就是南先生提出來告誡人們的至理名言了。

一味主觀地求急圖快,違背了客觀規律,事情很可能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如果每個人做事都能擺脫速成心理,步步為營,達成目的應該順理成章,而不總是車翻糧亡。

曾有一個小孩子很喜歡研究生物,想知道蛹是如何破繭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叢中玩耍時看見一隻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觀察。幾天以後,蛹出現了一條裂痕,裏麵的蝴蝶開始掙紮,想抓破蛹殼飛出。艱辛的過程達數小時之久,蝴蝶在蛹裏辛苦地拚命掙紮,卻無濟於事。小孩看著有些不忍,便隨手拿起剪刀將蛹剪開,蝴蝶破蛹而出。但沒想到,蝴蝶掙脫以後,因為翅膀不夠有力,變得很臃腫,根本飛不起來,之後便痛苦地死去。

破繭成蝶的過程原本就非常痛苦與艱辛,但隻有付出這種辛勞才能換來日後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幫助,反讓愛成了害,違背了自然的過程,最終令蝴蝶悲慘而亡。自然界中這一微小的現象放大至人生,意義深遠。

急於求成,恨不能一日千裏,“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的人時常會“欲速則不達”,放眼社會,大多數人知道這個道理,卻總是背道而馳。事實上,很多曆史上的名人是在犯過此類錯誤之後才懂得成功的真諦的。

宋朝的朱夫子是個絕頂聰明之人,他十五六歲就開始研究禪學,然而到了中年之時,才感覺到,速成不是創作良方,之後經過一番苦功,方有所成。他有一句十六字箴言將“欲速則不達”作了一番精彩的詮釋:“寧詳毋略,寧近毋遠,寧下毋高,寧拙毋巧。”

急於求成的人往往性格浮躁,做一件事情總恨不能馬上做好。追求效率原本沒錯,然而,一旦過分追求便會喪失做事的目的性,最終一無所成。因為太過急功近利,必定造成目光短淺,隻看到眼前的利益,盲從世俗、胸無大誌、心胸狹窄,認為好吃好穿好玩樂便就是好。而為了吃穿玩樂,人就變得不擇手段,不顧廉恥,成天絞盡腦汁投機取巧,什麼人格、尊嚴、德行、操守、靈魂通通拋到九霄雲外。這樣的人隻能終日大汗淋漓、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最後一無所獲,更別說享受了。我們可以觀察生活中的每一位成功者,都不是通過以上的途徑來完成的。作家會因為急於求成而寫不出好作品,藝術家因為急於求成而忽視了藝術的內涵,運動員因為急於求成會有違規行為。為求得一時的痛快,以長遠的痛苦作為代價,或許短暫地得了名利,但今後呢,往往是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過度失望便會讓你覺得活著真累,毫無幸福可言。

南先生力誡急於求成,希望世人學會等待。因為隻有知道如何等待的人才具有深沉的耐力和寬廣的胸懷。行事絕不要過分倉促,也不要受情緒左右。能製己者方能製人,在到達機會的中心地帶之前,不妨先在時光的太空中漫遊一番。明智的躊躇不定可使成功更牢靠,使機密之事能開花結果。

1910年,28歲的他隻是一個從耶魯大學中途輟學的木材商人。有一天,他在觀看了一場飛行表演後突發奇想:為什麼不把飛機改造成經濟實用的交通工具呢?自此,他對飛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不斷研究飛機的構造。因為那時飛機隻處於啟蒙時期,駕乘飛機隻是少數人用以娛樂、運動的一種昂貴消費,所以當時科學界對他提出的所謂“發展航空事業”嗤之以鼻。但他並未就此放棄,而是開始了十幾年如一日的飛機製造。

20世紀20年代,他覺得替美國郵政運送郵件將會是一樁賺錢的生意,於是決定參加“芝加哥—舊金山郵件路線”的投標。為了贏得投標,他把運輸價格壓得非常低,反而引起了專家們的懷疑,他們認為他的公司必倒閉無疑,甚至郵政當局也懷疑他能否撐得下去,要求他交納保證金才肯簽約。但他自信滿滿,他對公司所研製的飛機重量進行了嚴格的要求,不出所料,他的郵件運送業務開始獲利,很快,他從運送郵件發展到載運乘客。

二戰結束後,航空工業空前委靡,他的公司也停產了。為謀生計,他不得不轉為製作家具,但仍想方設法供養著公司的幾個重要骨幹,以保證飛機研發計劃能繼續進行。他身邊傳來各種各樣的聲音,大部分人認為他太過狂熱,不切實際,但他堅信,航空業終究會柳暗花明,他說:“我可以預見未來……”

他就是這樣特立獨行、我行我素。今天,這個自以為是的人所創立的飛機製造公司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商用飛機製造公司之一,他便是聞名全球的波音飛機製造公司的創始人——威廉·波音。

要想比別人看得遠,我們就要比別人有耐心些;要想比別人走得遠,我們就要比別人想得遠些。一個想掌控未來的人,就應該像威廉·波音一樣不過於急於求成,並在不斷失敗中學會等待,否則,隻會陷入眼前的困惑中,想不開、走不出,不僅會減緩成功的速度,也容易多走彎路,甚至遭遇險情。

俗話說得好:“隻要給我時間,我一個頂兩個。”命運對有耐心等待的人給予雙倍的獎賞,獲取難得之物的最好方法就是對它們的折磨不屑一顧。你對他苦苦尋覓卻不見蹤影,說不定放下之後轉瞬即來。

心愁不可怨東風,栽種一株定心蓮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這是《紅樓夢》裏的一句詩,寫的是賈寶玉令人難以琢磨的多愁性情。其實,正如南先生所指出的,很多人都在“無故尋愁覓恨”,現在還是心情愉悅的,轉眼就情緒低落了。“有時似傻如狂”,沒有理由的變得“瘋瘋癲癲”,為什麼呢?說不清道不明。就像南先生說的那樣,沒由來的給自己找煩惱啊。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古人的詩句可謂一語道破了人生的真諦。世上的人每天都在忙碌、不安和煩惱中度過,一個煩惱過去,下一個煩惱又來了,愁錢、愁工作、愁房子、愁子女,更多的時候是顧影自憐……總之,各種各樣的煩惱層出不窮,永不停息。但是,當你靜下心來想想,一些事情是不是本來就無足輕重?哪些煩惱都是“自找”的呢?

有一位哲學家,當他是單身漢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小屋裏。盡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嗬嗬的。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哲學家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值得高興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裏隻剩下了哲學家一個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