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
普希金於1799年6月6日生於莫斯科一個貴族世家,其父熱愛文學,對法國的戲劇很有研究,有“莫裏哀”專家之美稱。這對普希金的日後從事文學創作不無影響,伯文瓦裏西·普希金是一位著名詩人,也可以說是他的第一位老師,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下,未來的詩人8歲就開始寫詩。1811年,進入徒得堡一所貴族學校讀書,在這裏受到了法國啟蒙主義思想的影響,萌生了作為一個自由詩人的願望至1817年畢業為止,創作120多首詩歌,在當時的俄國詩壇上引起振撼。
畢業後,以十品文官資格任外交部重職,後由於政見不合,1820年被沙皇流放南俄。這期間他的大量作品逐步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此後,詩人一直過著動蕩的生活,從他被幽禁原籍,到“應召”回莫斯科,最後又重返外交部。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曆,為他譜寫了一曲動人的人間絕唱。
1837年2月10日,飽經生活磨難的詩人被丹徒士開槍擊中,在他38歲輝煌的年齡。這顆“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殞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