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販子小趙其實也四十多歲了,應該喊老趙才對。
老趙胖乎乎的,麵龐微黑,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怎麼看都像一個樸實的農民,不過那雜亂的眉毛和滴溜亂轉的眼神讓他看起來更像一個商人,準確的說,更像一個奸商。
也是,老實人根本沒辦法在古玩行立足,隻有那些貌似忠厚實則狡詐的家夥們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二道販子。
老趙顯然就是一個合格的二道販子,看到韓振陽一行人,眼神一掃,立刻對出滿臉笑容,“原來是薛老頭兒介紹來的,進來吧,要看點什麼?”
韓振陽琢磨一下,覺得還是不要打草驚蛇比較好,因此籠統的說想看看有沒有稱心的陶瓷器。
把紫砂壺算做陶瓷器也無不可。
老趙笑嗬嗬的點頭,“還別說,你們來的很湊巧,我剛收到一批好瓷,都是清三代的精品瓷器。”
清三代?
韓振陽不置可否的笑笑,心裏卻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相信。真要是清三代創作的精品瓷,早就送到拍賣行去了,好東西隻有在拍賣會上才能將利潤最大化,私下裏交易的古董,大多數價值一般,或者來路不明朗,又或者賣家急著用錢。
不過也不排除對方不識貨,將寶貝當成普通物件留在手裏。
事實上不識貨的人居多,要不然韓振陽這些眼力高明的人上哪兒撿漏去?像老趙這種二道販子,或許對古玩有所了解,也有點眼力,但要說多專業,那真不太可能,這種人更依靠經驗,大都是憑借經驗來判斷一件古董到底值不值錢,而不是對物件進行斷代鑒定市場分析。
撿漏撿漏,這漏兒就是從這裏來的。
何況韓振陽的目的並不是什麼清三代的瓷器,而是陳鳴遠的三陽開泰壺壺身。所以他一進門就放出靈氣尋摸起來,可讓他吃驚的是,那把壺就光明正大的擺在客廳裏,隻有壺身,蘊含著土黃色的靈氣,造型像一座小山,搭配著壺蓋上的三隻山羊看,絕對是原配的一對。
三陽開泰壺,就是這把,沒錯了。
韓振陽看到壺身的瞬間就走不動路了,暗暗琢磨老趙將這壺身擺在客廳裏是什麼意思。
老趙隨口問道:“這位老弟,怎麼了?”
韓振陽咳嗽一聲,“被趙老哥這收藏給驚著了,家裏這好東西快能趕上一些博物館了。”他這倒不是一味的奉承,而是老趙家裏真有幾件好玩意兒,其中就有他自己說的清三代的瓷器;還有一件青銅器,雖然沒銘文,但圖案清晰包漿完整品相優良,是青銅器中的精品。
老趙得意笑道,“我十七歲入行,幹了幾十年了,這些寶貝都是我一件件收上來的,嘿嘿,比如說那隻青花梅瓶,有藏家出到二百萬,我都沒舍得賣,”說著指了指櫃子裏的一隻青花梅瓶。
二百萬?二百塊我也不要。
韓振陽暗暗腹誹,這屋子裏是有好東西,但都沒有擺在明麵上,擺在明麵上的除了那隻三陽開泰壺壺身之外全是贗品,不但沒有一絲一毫的靈氣存在,甚至連他這種外行都能找到仿造做舊的痕跡。
那隻青花梅瓶一看就假,不說花紋圖案胎質釉質這些東西,那造型就太生硬了,肩腰腹之間的曲線很別扭,完全沒有精品瓷器那種自然流暢的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