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迎風踏浪(1 / 2)

韓振陽至始至終都在關注著那些展品,連跟大舅在一起的時候都分出一絲注意力關注著這邊,就為了能夠觀測到靈氣是如何被孕育出來的。

這些展品也沒讓他失望,下午三點多鍾,當他的目光移到其中一個主題展廳時,驚喜的發現,展廳最顯眼出的一個展台裏的展品有了變化,一絲氤氳的淡金色靈氣嫋嫋生出,宛若傍晚的村子裏生氣的淡淡炊煙。

很淡,不細看都注意不到,但確實存在。

這個展廳是以佛教文化為題材的,裏麵的展品全跟佛教相關,最多的是佛像,然後是佛教故事、風景一類題材,最中心的展台上是一尊兩米一高的觀音菩薩立像,由一整塊糯種的料子雕刻而成,材質雖然隻能算中等,但通體淡綠,顏色均勻,材質更是細膩如一,個頭這麼大,也非常難得了。

當然,材質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雕工。

這尊觀音像能被安置在最中心的站台上,自然不會是凡品。

兩米一高的觀音菩薩麵相雍容,神態慈祥,發髻高聳,善目微垂,左手輕執袍服,右手雙指對掐,衣袂飄飄,宛若迎風踏浪,姿態從容,渾然出塵脫俗,腳下是半月形雙層束腰蓮花座,不過又被韓振陽在蓮座之下加了一卷波浪,結合著菩薩低眉垂目的形象,使得這尊立像看起來就像是剛從南海踏波而來俯視眾生真菩薩一般。

再加上他巧奪天工的雕工,這尊兩米多高的翡翠菩薩的每個細節都栩栩如生,別說衣袂紋飾,連頭發絲都異常逼真,如果湊近了看,甚至能看到菩薩的睫毛,那真是根根清晰,比真正的睫毛還要像真的。

剛雕刻出來的時候,連喬勝男都被鎮住了,她當時以為這尊雕像上的衣服是後來套上去的布料,因為太逼真了,輕盈到不敢想象,看上去放佛還在隨風飄動一般。

這是韓振陽巧妙的利用了一點視覺錯覺原理的緣故,這種視覺錯覺,能讓觀眾在正麵麵對這尊高大的觀音菩薩立像時產生會產生一種菩薩是活人的錯覺。

所謂的視覺錯覺原理,就是利用多重圖案來誘導人類的焦距進行移動,使之產生靜圖在動的錯覺。網絡上有很多這類圖案,就是利用了這種技巧,據說《蒙娜麗莎的微笑》也利用了這種原理。

到現在,這種美術技巧已經變成了一門新的美術流派,好多藝術家會專門創作這類美術作品,被稱之為“歐普藝術”。不過這種藝術大多是狹義上的美術作品,也就是油畫、素描一類平麵美術作品,將之應用在雕刻作品中的,韓振陽應該是第一個,別的地方有沒有,韓振陽不知道,但據他所知,國內外還沒有過先例。

從這方麵來講,韓振陽已經能算得上是開派宗師了。

當然,技巧歸技巧,一件稱得上是佳作的雕刻作品不能隻有技巧,連老先生說的沒錯,單純的炫技成不了大氣候。韓振陽創作的這些作品,內涵方麵確實不如一些大師,但並不等於就完全沒有內涵,畢竟他從小就接受老爹的傳統文化教育,在他都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在這方麵的素養已經超過很多專業人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