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周吉祥的誇獎,韓振陽也頗為得意的笑了笑,因為這個陰差陽錯的小改動,確實起到了改頭換麵的功效,而且改動以後的效果明顯更好,題材也更具生活氣息和樂趣。
周如意的嘴角也泛起微笑,“蝸牛與黃鸝鳥,我小時候很喜歡唱的。”
韓振陽點點頭,“我當然知道,三年級的校園歌唱比賽中,你就是唱這首歌拿到第二名的。”
沒錯,現在的雕件從假山與葡萄藤變成了蝸牛與黃鸝鳥,而改動的部分就是被周吉祥碰壞的那顆葡萄,他把那顆葡萄改成了一隻正向上爬的小蝸牛。
小蝸牛的尺寸很小,但形象卻非常鮮明,背著厚厚的蝸牛殼,身體努力向上伸出,兩隻觸角更是伸的長長的,像是正努力向上攀爬一樣,頭部更是微微的抬起,正對著站在葡萄藤上的黃鸝鳥,仿佛在一邊攀爬一邊跟黃鸝鳥說話一般。
而葡萄藤上的黃鸝鳥也被他做了一點小小的改動,那隻黃鸝鳥的腦袋原本是平時前方的,但為了適應蝸牛的出現,他把黃鸝鳥的腦袋稍微壓低了一些,同時讓黃鸝鳥的嘴巴微微張開,跟正在向上攀爬的蝸牛正好相對,同樣像是在跟蝸牛對話一樣。
如此一來,這畫麵看起來就跟那首著名的兒歌描述的畫麵保持一致了。
什麼叫做生活趣味,就是一看到就會讓你生出一絲感同身受或者心領神會的感覺,在作品中能把這種感覺直觀的呈現出來,那就是一件好的作品。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畫麵的截取就是非常關鍵的環節了。
畫麵截取的好,形象塑造的生動,就是一件優秀的作品。
很顯然,韓振陽雕的這一件《蝸牛與黃鸝鳥》不光畫麵截取的恰到好處,主體的形象刻畫和塑造也相當成功。隻看這兩點,這件作品就已經算得上是一件非常優秀的作品了,這還是沒有打磨拋光的結果。
等打磨拋光工藝結束,成為一件完整的玉石擺件以後,這件作品的成色和品相將會再上一個檔次。
可惜周成剛家裏沒有拋光機,韓振陽也沒辦法完成下一步工序,隻好盡可能的做好修光工作,等周成剛拿去找人拋光,或者,周成剛買一台現成的拋光機器。
其實手工拋光也不是不可以,隻是效率太低,就算是韓振陽本人,跟機器比起來,效率和效果都不如機器,所以他也傾向於用機器做拋光。
拋光這道工序就是一個硬指標,光潔度是多少就是多少,容不得半點馬虎,而且越光潔越好,在這方麵,人力確實比不上機器,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不過就算暫時不能拋光,以他的修光技巧,也足以把雕件額的表麵修的錚光瓦亮,雖然比不上拋光過的,但也具備了很強的欣賞性,不再是毛坯一件了。
隨著修光刀的上下翻飛,這件嶄新的《蝸牛與黃鸝鳥》便美美的呈現在眾人麵前,耗時兩個小時多一點點,這效率,應該能碾壓所有的玉雕師了吧?
要知道,他雕的可不是普通的圓雕或者淺浮雕,而是使用了大量的鏤雕、透雕技巧,寫實性非常強。
假山就不用說了,在上邊掏的那些奇形怪狀的點綴性小孔非常逼真,葡萄藤更是跟真的一樣,一片片葉子連脈絡都清晰可見,而且似乎還在隨風搖擺一般,而一顆顆葡萄更是形象生動,一串串的顆粒異常飽滿,甚至有一種要把葡萄藤給壓垮的架勢。
要做到這一點,除了技藝要高超外,還要舍得浪費料子,這一塊料子原本有十二斤多一點重,可現在卻隻剩下六斤左右,也就是說,在雕刻的過程中,因為大量采用了鏤雕和透雕等工藝,掏出來的廢料足有一半。
六斤左右的廢料,除去最開始掏下來的稍微大點的料子,剩下的幾乎都是細碎的玉屑,這些玉屑基本上就沒什麼價值了,就算品質再高,這麼細碎也不值幾個錢,估計都不夠韓振陽的添越加一次油呢。
也就是說,他雕這個雕件,利用率隻有百分之五十左右,這在玉雕行業裏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比例,以前也就皇家的玉雕師才會這麼不惜料的做雕刻。
到了現在,商人們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隻會使勁兒的擴大原料的利用率,因為現在的商品很多都是看尺寸和重量標價的,重量越大,標價越高,重點突出材質本身,反倒是雕工之類的內涵被放到了其次。
這麼說的意思是,除了韓振陽這種完全不惜料的雕刻方式是非常奢侈的,越珍貴的材料在他手裏浪費的就越多。剛才那麼大一塊極品羊脂玉,市場價超過了九位數,可他卻毫不留情的浪費掉其中的一般,也就是說,他浪費了足足好幾千萬的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