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強破營壘(1 / 2)

第二天一早,耿仲和蕭關分別率領一行人馬出城。對麵魏軍見兵馬出城,忙敲鑼打鼓的響成一片,營中呼叫聲老遠就能聽見,遠遠看去,營寨中人來人往,顯然是在加強防備,以為他們要攻營撥寨了。不過營中主帥也有些疑惑的,這才多少人馬,也來攻來大營豈不是不自量力以卵擊石。

哪知耿蕭帶著兵馬到了營外三百丈的地方,就停了下來,然後從身後的大車上卸下大量的輜重,分了一半兵馬做戒備,另一半人則忙得不亦樂乎。城上和營中的人都不知所謂,士卒們都趴在那裏看熱鬧。

過了一會,等他們布置完成,營中觀察的將官發覺有些不對勁。原來這些兵馬,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構築起防禦體係。他們先是在地下打了鐵樁,拉起了兩條鐵鏈。這是防止對方騎兵或兵車衝擊用的,即使是對步兵也有一定的阻攔作用。在鐵鏈後麵三十步遠,三百麵大盾牌豎立起來,每個盾牌後麵用了一個三角木架做支撐,每百麵連在一起,不用人扶,輕易都無法推倒。其後還備有五台投石機,一字排開,高處更可站立箭手,居高射擊。

營中有人和這隊人馬交過手,看著他們的裝備就有些膽寒。這些人每人一杆長槍一支短標槍,一把佩刀,就連小腿上都綁有一把鋒利的小刀,背上還有一把特製強弓。魏軍都見識過,射程遠比自己的弓要遠很多。關鍵是今日他們身邊每個人都備有十個壺箭,也就是一百五十支箭,一千人就是十五萬支箭,如果魏軍進攻兩翼,這要用多少條人命去換?

對麵大營中略有騷動,接著像是有人馬在調動中,估計是魏軍看兩道防線背麵空虛,想出擊迎戰了。

陳子雲手一揮,城北門內元景的一萬五千人馬全軍出動,緩緩向大營進軍。營寨中的魏軍看到敵方大隊人馬發動進攻,立即改變初衷,士卒紛紛上了營柵,準備防守。

北魏主帥元珍早就發現情況不妙,下令前後營寨派了兩萬人馬,分別從後麵包抄過來,進攻耿仲和蕭關這兩千多人。

這時,敵我雙方的將領都明白了陳子雲的意思,他是用極少的兵力去阻擊援兵,再用主力強攻大營。這就要看,阻擊兵力的戰鬥力了,如果兩翼中任何一翼被攻破,整個戰場攻守之勢就會被逆轉,梁軍就有可能遭到慘敗。

北魏軍仗著人多勢眾,也看前方大營危急,大隊騎兵策馬衝鋒,戰場上揚塵四起,遮天蔽日像是沙塵暴一般席卷而來。各營各軍的戰鼓聲、馬蹄聲、士卒的喊殺聲交織在一起,令觀戰之人,緊張不已。陳子雲不知道別人的心情和膽略如何,但每到這個短兵交接之時,他的心都懸了起來,有時候,腿都有些顫抖,非得扶住城牆才能控製自己。

城下耿蕭二人卻是極為冷靜,看著對方兵馬進了射程,兩邊同時紅旗高舉,所有的人拉滿弓弦齊聲放箭,第一撥是十支速射連發,刹那間真正是萬箭齊發,空中箭雨如下,北魏人馬中箭落馬者無數,眼看傷亡太多,難以通過箭陣,又匆忙撤回。

接著,主帥元珍又在兩邊各增加一萬人馬相助,並下令半個時辰內不能攻破兩翼,主將立斬!

初戰失利,魏軍進攻主將也改變了策略,他們讓三千步兵在前,手持大盾,伺機破壞鐵鏈欄杆,騎兵隨後破陣。魏軍列隊緩慢前行,等到了約五百步的距離,耿促蕭關又讓護衛將黃色令旗一揮,兩百士卒紛紛爬上了投石機,頭顱般大小的石頭拋射過來,威力可以想像,如果被直接砸到,當場就骨碎肉爛,誰也不能幸免,即使穿了再厚重的鐵甲也無濟於事。士卒們看著空中飛來的石頭,左躲右閃,登時亂了陣形,緊接著又遭到一陣箭雨襲擊。

還沒多時,魏軍兩千人馬傷亡,戰場上慘叫聲令人不寒而栗。不少士卒又想退卻,但後方主將自己也命懸一線,拚死督戰,看有人退後,躍馬上前,連斬數人,北魏兵馬看到此景,無奈隻有冒著石矢強行上攻。雖然損失慘重,但隻要兩軍接近就能以人數壓倒對方。所以將官士卒們都大聲喊叫起來,拚命的向前衝來。城上的人眼看兩軍越來越緊,也都萬分緊張。

再看中間,元景的人幾乎就要得手。

陳子雲不是個心狠手辣的人,更不是莽撞之徒,所以他絕不會讓元景的人馬白白送死。這十幾天裏,他已經讓蕭關在城中製作了大量器械,其中投石機就有五十座,撥給了元景四十座。這種投石機,陳子雲又加以改良,投入戰場更快,射程更遠,威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