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逃離虎口(1 / 2)

形勢急轉而下,比陳子雲預測的最壞的結果還要差,那一百名刺客果然隻是一個幌子。爾朱榮的勢力遠比他想像中的還要大,他苦心孤詣經營多年,早在城中各個府衙中埋下暗樁,昨夜正式展開行動。到三良接到陳子雲時,爾朱榮已經派人將反對他的死硬派大臣刺殺了十二人,其中大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吏。城中大臣們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尚不知是何人主使,城外爾朱榮調兵遣將,居然也沒有引起朝中懷疑,因為他早就報過朝廷是例行練兵,每年春秋各舉行一次。太後隻是傳旨問他這次為何接近都城,他謊稱是因都城糧草不足,他著人選送一萬石精米入城。太後還以皇上的名義下旨表彰,命他速速將糧食押運入京。

三良坐在陳子雲旁邊把剛剛獲得的消息一一說給他聽。陳子雲本來準備去元顥府裏先接上何氏再商議的,但他讓三良命車夫徑直前往,不要在元府前停留。三良剛要開口詢問,陳子雲指了指後麵。三良略掀開些布帷,看到兩輛馬車不緊不慢地跟在後麵,從馬車負重看,每輛車上最少也藏有八、九人。看來,他們在盯著爾朱榮的時候,自己也成了對方的目標,不出意外,爾朱榮極有可能要先下手為強,對他們動手了。

做細作的,對付這樣的跟蹤還是很有一套的。三良命一名護衛在拐彎的時候跳下車去,他等一會會攔住後麵的馬車,給陳子雲他們時間擺脫尾巴的追蹤。隻是這次他一個人麵對的是近二十人的刺客,恐怕是凶多吉少,難以回來了。但是選擇做細作,每個人都需隨時麵對死亡,從他從事這一行的那一天開始。古今中外,無不如此,但後繼者不畏卻眾,原因是細作乃是最考量一個人的價值和能力的工作,且待遇優厚,即便自己身死,家中撫恤也非一般士卒可比。

甩掉尾巴後,陳子雲命三良直接到備用的細作點,這是在離開徐州前就讓何氏準備的,還從來沒有啟用過,爾朱榮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細作點離城南隻有五百米,鬧中取靜,選位極佳,一是這裏街市繁華易於掩人耳目,二是離城門近,隨時就可以出城。

這是一戶人家的四合小院,戶主是城門的一個什長,早就被李揚等人買通。他把陳子雲安排在正房坐下,又按陳子雲的吩咐,給三良準備了一匹大青驢,這是城中多數人的交通工具。三良需要外出聯絡其他人,隻有騎驢才不引人注意。陳子雲估計自己的那輛馬車早就被人盯上了,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在城內乘用。

一個時辰以後,大家都陸續來到這個備用點,現在他們都對陳子雲的先見之明佩服之至。而陳子雲卻越發的焦愁起來。就連蕭關都受了傷,一條胳膊被布帶厚厚的包裹著,血水都滲了出來。

蕭關說,一大早元顥府中就被人襲擊,李金娘受了重傷,蕭關為保護何氏,左手被人砍了一刀,還好未傷著筋骨。襲擊的人有兩個是馬夫,早就潛伏在了府中,還有三人是從府外潛入的。元顥隻是受了驚嚇,沒有受傷。但南朝的細作點,除了何氏此次來洛陽設立的一個和這個備用點外,其它的都遭到攻擊,人員財物損失慘重,就連耿仲親訓的十名精衛高手,也負傷兩人,戰死一人。其餘的正在元顥府中保護何氏等人。

陳子雲聽完後,毫不猶豫地說,爾朱榮必要造反,午後召集百官必有一場大禍,洛陽城無論如何是不能再留了,我們馬上走,三良去通知元顥何氏,按事先計劃撤出,馮三先去五十裏外讓金朝五百人馬火速前來。這裏很快就不安全了,我們的人都不要再來,其他人跟我出城,在中間調度接應。

馬上就走?眾人都呆住了,蕭關說,我們還有不少人在這裏,還有細作點的經營以及財物。

陳子雲堅定地說,都不要了,這時保命最要緊,爾朱榮的主要目標是元顥,我們也是他的眼中釘,再遲一個時辰,他的大軍就要進城,再想走就不容易了。我讓你辦的事你辦了沒有?

蕭關回答說,已經辦妥了,我們在酈道元準備出門時,有人摔倒在他的馬車下,驚了他的馬,他的額頭還擦傷了。他沒有去紫山,而是回府休息了。

好的,辦得好。陳子雲肯定地說,我馬上寫一封書簡,你再安排一個人,送到他的府上,他能否保全性命,就看他的造化了。說著,命人拿了紙筆來,草就一書,交給了蕭關。

過了一會,陳子雲看眾人收拾停當,就下令撤出。一行人,在什長的安排下,悄然出關,一路向南急行而去。到了十五裏處,見一樹林,陳子雲命人停下,進入林中,準備接應何氏等人,這裏樹高林深,如果有追兵來,可以抵擋一陣。

關鍵的時候,元顥還是聽從了何氏的建議,拋下府中數百口,隻帶了妻兒老小及親信家將五十多人,在何氏等十餘人的保護下,匆忙出城。但即便是這樣,也用了小半個時辰收拾金銀細軟。六輛馬車一路行來,極是招人耳目的,爾朱榮早得了探報,著人緊跟,命手下出城之後,就務必將元顥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