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賽季,比爾由於右側肋骨的應力性傷病而錯過一些比賽是令人遺憾的,因為很少有球員能像他那樣用一個賽季就表現出這麼大的進步。想想吧,比爾當時才19歲,而他被放進先發陣容的時候,其身邊還缺少一個正統的控球後衛——賽季初沃爾因傷休戰,華盛頓的一號位隻能靠A.J.普萊斯和簡奈羅·帕戈這類三流控衛代打。
在比爾身上發生的一切在剛開始的時候都很艱難,幸好沃爾在一月份複出救場。上賽季,沃爾在板凳上的時候,比爾在三分線外的命中率隻有34.1%(170投58中)。而當沃爾在場的時候,比爾的三分球命中率則上升到了50%(66投33中)。當沃爾和比爾這一對後場組合一起出場時,奇才隊在每48分鍾的得失分上領先對手9.4分。但是如果在比爾身邊的是喬丹·克勞福德、帕戈或者是普萊斯的話,他們每48分鍾就得輸給對手6.7分。
在比爾的第二個賽季裏,我們應該關注比爾在利用擋拆之後衝進禁區進攻的能力,因為上賽季他在禁區中的表現非常掙紮。他幾乎總是在做急停幹拔的中距離跳投,而不是直接殺向籃筐。在聯盟的二號位中,比爾在上賽季的長距離兩分球命中率排名聯盟第五,但是他應該試著後退一步在三分線外更多出手。
人們在季前賽上看到了他的一些進步,他還保留了自身的那些優勢——他貢獻了高於聯盟二號位平均水準的籃板球和蓋帽,在這方麵他的表現顯得要高於自己的注冊身高(1.96米)。從任何一點上說,比爾都不算是防守端的終結者,但是他有著能在防守端更進一步的身體條件——如果他之前的腳傷不會拖累他的話。
賽迪斯·楊
季前賽閃光時刻:20分6個籃板3次搶斷
(76人97比85凱爾特人10月12日)
七年前,艾弗森離開費城,76人進入重建期;七年後,艾弗森將在費城主場揭幕戰退役,76人再度進入重建期。後“答案”時代,經曆了伊戈達拉與霍勒迪兩任短暫核心之後,重新洗牌的76人在新賽季已經堅定不移地做好爭當副班長的準備,因為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即瞄準明年夏天的選秀大會。
如今一盤散沙的76人新賽季將呈現無核狀態,隊中隻有埃文·特納與賽迪斯·楊兩位看似不錯的準明星球員,雖然他們本身的個人能力與成長空間已經被證明相當有限,但新賽季他們中的一位會被趕鴨子上架,接過領袖大旗。
季前賽上,特納的場均得分更高,但不到四成的投籃命中率讓人不敢恭維。楊則繼續自己的高效,盡管球隊很少為他安排專屬戰術,但比賽結束後,他都能交出一份16分和8籃板的成績單。
乍一看,楊所有的得分都純屬撞大運,全是趁對方防守出現漏洞時。大多數解說員在他得分之後都隻會稱讚傳球的精妙,卻很少稱讚他那從兩位防守球員之間溜過然後在底線找到空位的能力。如果這樣的事情隻發生一次兩次,那麼你可以說他隻是運氣好罷了;但它發生得如此頻繁,就不可能隻是巧合而已。
當楊在2010年續簽了一份五年4300萬的大合同後,楊把他的這種天賦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從那開始,他減少了三分出手,停止了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單打,而是專注於做這些他最為擅長的事。這就是楊的聰明之處。他具有一種獨特的能力:他總是在不停地移動,卻可以一直保持在距離籃筐四米之內。
當然,楊需要做更多的時候才能成為合格的領袖,但在費城的這段特殊時期,看到他當家做主也是件有趣的事情。
迪昂·維特斯
季前賽閃光時刻:21分2個籃板3次助攻
(騎士110比105魔術10月12日)
迪昂·維特斯在季前賽上的表現並不算大放異彩,甚至很少有球迷會關注到他的表現,畢竟克利夫蘭還有凱裏·歐文。但這個年輕的騎士後衛在接受采訪時說出了下麵的話:“我最終會成為NBA裏最好的得分後衛”。
如你所知,關於誰是當今NBA最好的二號位的話題在這個休賽期被吵翻了天,科比遭遇重傷以及進入生涯晚期的事實,讓德懷恩·韋德和詹姆斯·哈登有了“篡位”的機會,但維特斯想提醒球迷,他現在還什麼都不是,但幾年後他也想加入這樣的討論。
事實上,維特斯從不缺少自信。他打球的方式看上去是自信心爆棚的表現,他的每一次不講理的突破和急停跳投都是對自己能力極度自信的表現。往好裏說,這種自信會讓韋特斯做出一些常人想像不到的動作。而這種自信帶來的負麵影響就是,人們會覺得他有些過於想表現自己。
就在十多年前,出手毫無顧忌、需要大量持球的後衛還在聯盟興風作浪。那時候我們對效率的重要性還沒有多少認識,遠不能和現在對效率的極度強調相提並論。在過去的20年中,隻有11個後衛在新秀賽季平均每36分鍾得到18分,而維特斯就是其中之一。放到另一個時代,這或許能給他帶來普遍的讚揚;但放在如今,這卻更多地證明了人們對於他菜鳥賽季的不看好是正確的,甚至讓人們確信他的整個職業生涯的軌跡都會如此。
所以當維特斯說“大話”時,人們沒把這當回事。他在上賽季幾乎沒有表現出能夠成為場上正麵因素的可能,更不用說成為這個位置上的頂尖球員了。但是菜鳥們在適應職業比賽的過程中總會有不同程度的波動,維特斯也不例外。況且他在雪城大學的最後一年打的是替補,他的學習曲線比其他菜鳥更加嚴峻。這些背景卻不能說服我們已然帶有偏見的眼睛,而且各種數據分析都證明我們看到的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