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盜墓村(1 / 2)

盜墓、又名倒鬥,顧名思義,的就是尋找古墓,破土而入,再尋墓主,升棺財。WwWCOM

古往今來,盜墓者主要分為四大派係,分別為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各派都有著自己的規矩和探墓手法,相互之間雖不為敵,卻也極少往來,劃分南北,深居簡出。

為何開頭要這樣寫?因為我是個摸金校尉的後人。

我叫李炎,生於八十年代中期,用現在的話來,被叫做八零後。

我的老家,在鬆花江畔、長白山腳下,群山環繞的密林之中,那唯有二十幾戶人家的村子,顯得極為渺和隱秘。

這裏的村民幾乎不種莊稼,除了打獵挖山貨之外,還有一項很特殊的行當,便是那被世人指脊唾罵的盜墓賊。

在那個年代、那個地區,全村人集體盜墓的並不稀奇。

生活條件好的、能吃飽穿暖的人,自不會去做這傷害理的勾當,唯有那些衣衫襤褸的苦命人,才會踏上這條以命換財的險惡歧途!

大多數的盜墓村,都是由一些靠苦力養家的男人組成,他們不屬於任何派係,也沒有什麼正統的盜墓手法,無非就是亂刨亂挖,尋到的都是些墳墓,即便遇到大墓,真正敢玩命下鬥的人也及其罕有。

可我們村卻不同,因為我爺爺是個正統的摸金校尉。

我爺爺的過往我了解的不多,從我父親處得知,我們家因一次機緣巧合落戶在了這個村子裏。那時候我爺爺早就已經金盆洗手,卻因為村長救了他一條命,因此不顧罵名,重抄舊業,帶領村民開始盜墓。

雖然整個村子就我爺爺一個摸金校尉,但是規矩卻也不少。

我爺爺給大家立了許多要點,比如盜墓不叫盜墓叫摸金,挖墳不叫挖墳叫探土,屍體不叫屍體叫粽子,開棺不叫開棺叫升棺,至於下到墓裏之後的規矩更是屢屢皆是,此刻不言,後文我會細細道來……

山裏的孩子娛樂少,我從八歲開始,就跟著爺爺一行進山摸金。那時除了我以外,跟著來的還有我劉大爺家的孩子劉大誌。

大誌比我大兩歲,雖是年齡相仿,可他的體格幾乎出我一倍,村裏除了我喊他大誌以外,就包括他老爹在內,都喊他叫胖子。

我和大誌畢竟還是孩子,雖然跟著隊伍進山,但那些摸金升棺的事情大人完全不讓我們靠前,所以我們倆記憶中做的最多的,便是圍著營地滿山遍野的亂竄。

大誌膽大心細,把我當親弟弟一樣護著,帶著我又是上樹又是下河……幾年過來,雖然摸金的事情一樣沒學會,但是我們兩個半大孩子卻也練就了一身的野外生存能力,即便沒吃沒喝沒大人,我倆三五日也餓不著。

本故事的起因,要從一次大型盜墓事件開始……

我十三歲那年,在反常的一裏,本來極少往來的幾個村子的盜墓人,卻離奇的聚到了我們村。經過打聽,我才知道原來是有人現了一處大墓,但是別村沒有真正的摸金人,在不敢擅入的情況下,集體來找我爺爺主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