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過反複試驗及分析已表明,部分有毒物質比如石棉及放射性氡氣的毒性,並不是像以往所想象的那樣厲害無比。
3.在國際政治及道德輿論的強力壓力下,日本終於同意於1992年底放棄了漂網捕魚。漂網就是在水中漂浮的碩大漁網,可以大批量地提高捕魚量,可同時也會使許多海洋哺乳動物受到生命的威脅,比如海豚等。4.位於南極圈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正在逐步地擴大。
人造氟氯烴使位於北溫帶及南溫帶高空的臭氧日趨稀薄,致使太陽的紫外線越來越威脅到人類的健康,皮膚癌及白內障病例越來越多。
5.波斯灣戰爭。伊拉克將幾百萬加侖石油倒入波斯灣,這對脆弱的海洋生物來講簡直就是一場災難。盡管650多口油井的大火已在8個月內被相繼撲滅,並沒有禍及到全球天氣,可是科威特的空氣變得非常令人作嘔,而滲入到土壤中的油汙會在那兒停留非常長的一段時間。
6.皮納圖博火山爆發。火山灰似瓢潑大雨,使大麵積地區出現泥石流,又將近2000萬噸二氧化硫噴到大氣層中,形成了硫酸粒,盡管它們能將一些陽光的熱折射回太空,以緩衝全球氣溫上升的速度,可是當火山煙霧散去之後,全球氣溫上升的速度將會變得更快。
7.8名美國人準備在麵積約3英畝的生物圈中進行兩年的生活,借此來了解生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可是在科學家目前還沒有完全理解生態係統的情況下,他們怎麼可能準確地來把握整個世界呢?
對此篇文章中的14條新聞學生都非常感興趣,每條新聞也的確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思考問題的新的窗戶,打開這扇窗,融入到其中,精神世界將會由此變得寬廣無限。
同學之間彼此偶然出現的對立情緒;對別人的嫉妒、心胸狹隘、對人類事業的毫不關心,這些感情思想的冰川,都會在鼓勵人心的科技成果的陽光照射下冰釋消融的。
在實際教學中,類似《賣柑者言》、《大鐵椎傳》這類文章少分析一些,把時間節省下來適當給學生介紹些國外科技動態,有益於縮短現代社會與教學和學生之間的差距,讓學生更加明白學知識、讀書是要服務於科技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
了解外國學生如何學習
逐漸引領學生們關注外國學生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完整深入地理解教育的本質,讓學生更主動熱情地配合老師的工作,從而順利地開展教育教學改革。
我經常讀外國學生的作文給學生聽。一位法國中學生寫的是自己遠離故鄉,有意選擇艱苦的環境去感受生活,磨煉自己意誌的經曆。他講述了自己告別了父母和安逸的家庭生活,到遙遠的非洲南部,與當地居民在一起居住、生活達一年之久的生活經曆。我念完之後,學生們都深浸到思索當中:為何外國學生會能那麼自願地去接受艱苦生活的錘煉?
一位美國中學生寫的是當麵對家庭生活發生不幸時自己是如何做的,學生時代便勇敢地肩負起支撐家庭生活的重擔。
蘇聯的中學生寫的是他們在集體生活中怎樣加強自己與他人協同的能力,怎樣學會尊重理解他人和遵守社會公德。
長年以來我一直不間斷地訂閱《外國教育動態》雜誌,隻要上麵有了適宜學生的內容,我便及時地介紹給學生。
很多國家比如日本都把愛國主義做為一項重要的德育內容,他們的學生都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當我為學生念有關介紹“日本山口縣的教育”的文章時,其教育方式和內容都引起了學生們極大的關注,尤其是有的學校想盡辦法來錘煉學生的意誌,比如有的赤足小學,讓學生脫掉鞋來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對學生赤足到鵝卵石地上去跑的行為給予充分的鼓勵,這一做法,引發班內學生濃厚的興趣。
在念《加拿大教育一瞥》這篇文章時,學生們感到在加拿大有些學校的確是將學生看成為學習的主人公。有的校長介紹道:“我們學校裏有500名學生,便有相對應的500張不同的課程表。學生可以完完全全地依照自己的實際水平,每日的每節課都可以選擇適宜自己的科目與教師去聽課。”如此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一樣培育出了大量的人才。
在念《美國教育掠影》一文時,學生們對美國有些中學的選修課,達到了幾十門甚至是一百多個學科感到難以置信。說:“我們這裏剛開始講一點課外的知識,就有一些人覺得已嚴重衝擊了考試科目,如此理解學生的學習的確是過分狹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