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0章 最合適的小姐姐(2 / 3)

有戀母情結的男性,很可能是一個沒有主見,缺乏進取精神的男性,因為這種男人非常害怕失去母親的愛,所以一直是窺測著母親的臉色,抑製自己的主張,專門為了討好母親的滿意而生活著的,由於過於依附母親,其思維方式和言談舉止都容易女性化。帶著這種生活態度進入社會,也是一個懦弱的人,沒有別人的指令,就不能行動,缺乏自主意識,精神容易慢性萎縮。

有戀母情結的男性,習慣於單方麵獲得,不懂得自己應主動地去為他人服務。有一個小夥子,到醫院探望母親時不但沒給母親帶一點東西,反而竟把別人給母親帶去的點心和水果給吃光了,然後就倒在母親的病床上呼嚕呼嚕地睡起覺來。在他心裏,接受母親的愛就等於愛母親了。

要克服戀母情結,首先要改變對母親的態度,即不把母親作為依存和撒嬌的對象,而是作為被照顧的對象,不是讓母親聽自己訴苦,而是聽母親的訴苦;不是向母親要零花錢,而是高興地把自己的錢送給母親花。總是被別人體貼、寬容,就永遠長不大。

有人說,心理上傾向於姐弟戀的男人就有一些戀母情結。

耿家建也不清楚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但是他是發自內心地喜歡跟著比自己大幾歲的女孩待在一起。

他也不清楚這是怎麼回事,隻是心裏這樣想罷了!

從男人的角度來看,首先,出現姐弟戀是男性戀母情結的泛化。在他們的心理發育還不夠成熟時,會感到比自己大幾歲的女性更成熟、更有社會閱曆、不浮躁,更為智慧地處理問題,更少有低級趣味,在他們需要引導的年齡階段,這種類似於崇拜的感情會轉化為戀情。

男孩在性成熟的過程中,情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轉化,這時候父性開始出現。他們內心開始把母親的標準向別的女人轉移,戀愛的時候會以很多標準和母親相比較,喜歡擁有一種被母性包圍的感覺,因此喜歡更加成熟一點的。

二十多歲的男人已經在性特征和性心理方麵相當成熟了,從視覺感官上來說,同齡的女人顯得不如三十多歲的女人那樣成熟豐滿,也不夠有經驗。

在形成姐弟戀的關係中,女性往往是處於被動角色的,這時候男性的主動進攻和柔情蜜意的關愛很容易打動女性,在她們沒有合適的其他男性選擇的時候,就接受了愛的邀請。

從女人的角度來看,關懷強迫症易於導致發生姐弟戀、關懷強迫症——原意是交互依賴,這裏指依賴別人對自己的依賴。總是自覺不自覺地不斷向別人提供關懷和幫助,從而使別人不能獨立解決問題,當他的細致關懷被人依賴時,他會自我滿足於這份成就與價值,滿足由此獲得的道德優越感,否則就會有強烈的自責和痛苦。當女人在心理上患有這種症狀時,她們很容易轉嫁這種關懷給比自己小的男人。

有人說,姐弟戀的風靡,從一個側麵折射出不少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賴心理強。現在的家庭裏大多數還是女性帶孩子,孩子自小與母親接觸過多,父親的作用反而被弱化了。而幼兒園、學校裏的老師也都以女性居多,這就容易使男孩子心理上產生“女性占主導”的意識,這也是“姐弟戀”產生的因素之一。

有人還認為姐弟戀反映了當下的社會心態,由於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男權至上、男性全麵包容一切的傳統定式已被打破,而男性在社會與家庭中所承受的心理負荷已接近臨界點,所以從內心世界裏渴望自己的另一半能與自己共同承擔各種壓力。那種花瓶式的小女孩顯然是不合適的,而已經具備一定生活閱曆的女人卻往往能與自己共同進退。

馬克龍,一個比馬克思還能飛的男人,現在成了法國的總統。

但是相比較總統位置,似乎他跟著他的老師結婚,更能吊起人們的胃口。

說馬克龍有“戀母情結”,這個說法已經過時。大多數人的擇偶年齡差都聚集在平均值附近,但必然有一些人擇偶的偏好年齡差分布在兩端,“母子戀”和“大叔控”就處於兩端的分布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