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齊楚內亂(1 / 2)

姬傑宣布一年之內不與周邊國家發動戰爭這件事,很快傳到了呂不韋的耳朵裏。

呂不韋是個很精明的人,馬上就想到了姬傑的目的,他若有所思的看著麵前的一幅畫,笑著自語道:“你是想坐山觀虎鬥,秦國與齊楚隻見不論誰勝誰敗,都會大傷元氣,你就可以趁著這段時間積蓄力量,趁兩敗俱傷的時候坐收漁翁之利,夠狠毒的!隻可惜,我不會讓你得逞的,你能休戰,我也能!”

第二天,秦國便向楚國派去使者,商議停戰之事。

楚國被打的焦頭爛額,他們深知自己不是秦軍的對手,巴不得這場仗趕緊停下來呢,李園很快和秦使打成了共識,雙方約定停戰,重修舊好。

對於呂不韋做出的舉措,姬傑一點兒也不吃驚,三足鼎立嘛,本來就是一個相互製衡的局麵,其中一方想要吞掉另外兩方,那是很難的。

不過,這個三足鼎立的局麵並不是十分的靠譜,也不可能長時間維持下去,因為其中有不安的因素,那就是齊楚聯盟。

齊楚兩國為了共同到了利益站在了一起,雖說現在看起來牢不可破,但能不能經期時間的考驗,誰都不敢打包票,俗話說一個和尚有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一旦沒了外在的威脅,之前的利益也就凹陷下去,這種形式的聯盟是靠不住的。

韓王韓安找了個合適的日子,率領群臣向姬傑上書,表示韓國願意重歸大周,服從大周的統治。

看著韓安那封真誠無比的國書,姬傑還能說什麼呢,以天子的名義下了一道詔書,同意韓國重歸大周,封韓安為韓候,繼續總領韓地的軍政要務,其子孫可繼承韓候之位。

當然,韓安還是韓地的老大,大周亦派去了不少各方麵的管理人才出任職能部門的副職,隻不過這些副職的權利稍微大了一些,短時間內還是原來的官員當家,權利會逐漸回到大周派來的人手中。

之所以沒有直接接管韓地軍政,姬傑是做給天下人看的,讓他們明白主動歸順和武力征服的區別。

……

齊國沒了大周的威脅,楚國和秦國和好如初,時間不長,齊楚隻見便出現了摩擦。

也難怪,兩國的軍隊混編一處,沒了戰爭的軍人特別容易出現無事生非的事情,雙方從最開始的口角發展到拳腳相加,最後到了動刀動槍的地步。

雙方的將領又都是護短的性格,隻看見自己人吃虧看不見自己人沾光,發生了打鬥事件之後誰也不願意先低頭,主將都已如此,更別說下麵的士兵們了。

矛盾進一步激化,兩國互遞國書,都要求對方向己方認錯。

無果,聯軍隻好分開駐紮,兩方都認為對方應該認錯,最後誰也不理誰,不過半年時間,齊楚聯盟名存實亡。

然後,齊國拒絕向免費向楚國運送食鹽,楚國自打丟了西部國土之後也就丟了池鹽產地,食鹽全靠從齊國而來的海鹽,齊國斷了他們的供應,而且開出比賣給他國更高的價格;楚國也不示弱,停掉了對齊國的礦石供應,包括銅鐵一類金屬礦石和硝、硫磺等製造火藥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