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後,竊取革命成功果實的袁世凱野心勃勃。為大權獨攬,力圖實行軍民分沾,以削弱各省都督的實力。
首先站出來向袁挑戰的是江西都督李烈均,在這場革命者對獨裁者的鬥爭中,誰將是最後的勝利者呢?
武昌起義後,南方各省的軍政大權,落到了在革命過程中推舉出來的都督手裏。袁世凱雖不情願,但被迫於1912年7月間正式承認了他們的地位。黎元洪為迎合袁世凱大權獨攬的野心,早在4月間就提出了軍民分治的問題,認為軍人掌握政權,“流弊叢生”,主張“將軍務、民政,劃為二途”。袁對此主張十分讚賞,力圖馬上實施。
江西都督李烈鈞首先起來反對。他通電指出:革命方法分軍、約法、憲政三個時期,革命後需要以“兵權保秩序,以圖改革之進行”,都督“應統攬一省之治權”,目前還不應廢除。隨後廣東都督胡漢民通電響應,認為目前還不宜實行軍民分治,中央對“各省都督授以軍政、財政兩權,令其自行裁遣軍隊,整理財政,先使恢複舊規,然後徐圖根本上之計劃。斷不宜大舉借款,思以財政權操縱各省”。李、胡二人公開活動各省都督,抵製“軍民分治”,還秘密聯絡南方各省,以建立應變聯盟。8月12日,李烈鈞密電四川代理都督胡景伊、民政長張培爵說:“諸君……皆為創造民國巨子,敢請輸誠聯絡,結一最穩健之政治、軍事團體,對於中央為一致之進行。如政府能以國利民福為前提,則維持擁護,互相協助;如政府夾有私心,藉統一之名,施專製之實,亦惟有群起力爭,實行匡正。總以地方監助政府,不使政府操縱地方,庶不夫權外人,複陷專製,種種險象,或可消弭。孫中山堅決支持李、胡的做法,認為“中央集權,地方分權,本來不成問題不過反對者藉此肆其鼓簧。……蓋須相因而行,不能執一。民權為天經地義,專製惡風,斷難久存於二十世紀。”
袁世凱對李、胡恨之入骨,但廣東僻處南疆,鞭長莫及,便拿李烈鈞開刀。1912年12月10日,南昌突發兵變,矛頭直指李烈鈞。事後查明兵變是在袁世凱的直接支持下,由原江西第三旅旅長餘鶴鬆發動的。李雖知道兵變的背景,但他還無力與袁決裂,隻好等待時機。為緩和袁的壓力,李致電袁,對兵變引咎自責,主動請行軍民分治,並特薦汪瑞閩為江西民政長。汪與李有師生情誼。汪處世溫和李想利用他來緩和自己和袁的矛盾,一再敦請汪出山。汪知悉李、袁矛盾,進京請求袁的任命。此舉正中袁的心意,所以12月16日,李烈鈞請簡民政長的電文到達北京後,袁世凱馬上發布了任汪瑞意見闓為江西民政長的命令。李獲悉真相,大錯已鑄成。
在李暗中支持下,江西廣饒協會等團體紛紛發表通電,譴責汪瑞閩在前清仇視革命的種種劣跡,堅決反對他出任民政長。但袁態度強硬,飭李烈鈞傳令廣饒協會等團體必須遵守法律。12月20日,汪瑞闓抵南昌上任,共和黨人及省臨時議會對他十分炊迎。而李的部屬卻對汪譏諷訕笑。注行館差役紛紛離去,迫使汪稱病閉門謝客。12月29日,江西軍警兩界數千人召開拒汪大會,主張“武力驅汪出境”。夜半,南昌廣、惠兩門出現暴動,全城戒嚴。汪逃離行館藏匿。翌日,他函告李烈鈞,稱病赴滬就醫,並致電袁世凱,稱病辭職。汪於當日下午乘輪離開南昌,經九江、武漢前往北京。
1913年1月3日,袁準汪病假20天,責令李“從速籌備劃分事宜,並敦促汪民政長迅行調治,刻期赴任”。但歡迎汪的江西共和黨人,以江西省臨時議會、教育總會、商務總會、共和黨、民主黨五團體名義致電袁世凱,要求袁“迅派鎮撫使率兵蒞贛,協助李督剪除凶暴而靖地方”。袁也曾打算過派遣張勳、岑春煊及孫武前往江西武力對付李烈鈞。張、岑等因種種困難,均未成行。
正在這時,李烈鈞向日本訂購的七千餘支槍械及一批子彈於1月11日自上海起運,15日運抵九江。袁世凱即飭參、陸兩部以該批軍械未經陸軍部批準為借口,密令九江鎮守使戈克安予以扣留。戈遵令扣留了此項軍械,隨即以密電向參、陸兩部報告,請求調兵增援。22日,海軍六艘軍艦駛抵九江,以一艦停泊湖口,準備對贛用兵。與此同時,李烈鈞一麵複電參、陸兩部,要求將所扣槍彈放行,一麵以冬防為名,向湖口增兵,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