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隻有清教徒才能拯救管理?(1 / 1)

隻有清教徒才能拯救管理?

商旅

作者:陳禹安

隻有清教徒才能拯救管理的說法雖有不妥之處,但就前景來看,這種推崇決策者與執行者合一,親曆親為的“清教徒精神”將再一次與社會同步。

宗教與科學之間曾經誓不兩立,最終大道朝天,各走一邊。相安無事多年後,美國商業文化的資深研究者霍博兄弟用《清教徒的禮物》這本書,再一次開始了宗教向科學的宣戰。隻是,這一次的戰場是在管理領域,霍博兄弟滿滿裝上了清教徒精神的攻擊彈藥,對準科學管理猛烈開炮!

清教徒精神

清教徒是指美國的第一批歐洲移民。其精神內涵包括:人生目標不管多麼模糊,歸根結底都是建造人間天國的堅定信念;擁有機械天賦,喜歡親曆親為的技師精神;把集體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的道德觀念;能夠根據大大小小的目的協調各種財力、物力和人力的組織能力。

這種精神最早體現在馬薩諸塞殖民地的成功開創,隨後被用於開創現代企業。霍博兄弟在深入考察了美國管理文化的起源、發展與特性後指出,正是清教徒宗教信仰中的精神實質,讓曾經是荒蠻大陸的北美成為全世界頂禮膜拜的經濟繁榮中心。

為何要“回歸”

但是,到弗雷德裏克·泰勒開創了以量化數據考核的科學管理後,商業的實踐者與管理者逐漸對數字迷戀不已,並最終落入了量化考核的陷阱——一切以體現在紙麵上的數據為準繩,不顧實際地追求利潤激增、成本削減,以求得無上榮耀與豐厚回報。世界500強企業世通和安然等就是因數字造假而轟然倒塌。

可怕的是,這樣的“數字崇拜”現象甚至超越了企業管理領域,NASA的航空航天管理、教育領域、醫院係統等,均告“淪陷”。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則是這種“數字遊戲”帶來的惡果的最瘋狂體現。由此,出於對美國商業未來的擔心,霍博兄弟提出了震耳發聵的警告,並呼籲企業管理者回歸“清教徒精神”。

不妥之處

“隻有清教徒才能拯救管理”的說法未免有點誇大其辭。原因如下:

其一,現代大型企業的出現和科技的多樣化迅猛發展使得通才式、親曆親為的管理者成為不可能。以量化管理為最主要特征的科學管理還是有其自身價值的,不能絕對化地一棍子打死。而其所要厘正的就是要從對數字數據的過分迷戀中擺脫出來。同時,企業各級高管一定要放下身段,深入現場,推崇“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不要坐在辦公室裏聽“來自紙麵上的炮聲”。

其二,所謂“清教徒精神”其實並非隻是宗教獨有。諸如中國先賢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量入為出”等均與“清教徒精神”存在異曲同工之妙。

盡管如此,我們也決不要低估霍博兄弟警世明言的價值。因為,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的組織架構、管理體係、溝通方式、營銷策略等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日漸明顯的趨勢則是,組織將日漸走向小型化,甚至是碎片化。這樣,推崇決策者與執行者合一,親曆親為的“清教徒精神”將再一次與社會同步,迎來一個新的管理黃金時代。從這個角度來看,清教徒精神也許正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編輯:木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