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失眠多夢不要急,夢是身體有話要說
你不可不知:夢對健康的積極作用
當我們看到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主持人羅京病逝的消息時,一定會對他短暫的人生欷歔不已。是的,人生其實非常短暫,不過數十年光景,而這數十年的時間你還得把其中的1/3給睡眠,睡眠時間的1/5用來做夢。
假如一個人能夠活80歲,那麼他用在睡眠上的時間就是27年,用來做夢的時間至少也要5~6年之久。這麼長時間浪費在做夢上,會不會覺得不值?事實上,做夢是人體的生理需要,能起到很多作用。
關於夢與健康的關係,長期以來爭論頗多。其實,夢對健康的影響是有利有弊的。如夢不僅是睡眠的保護人,還能增強記憶、平衡心理、促進發明、預示未來。但是反複出現的噩夢不僅會導致第二天心理上的壓抑,多夢還幹擾了人們的睡眠。其實,夢絕大多數屬於正常的生理心理現象,對人們的健康是極為有利的,特別是一些特定的夢境,還是一些疾病的早期信號,或是疾病過程中向好壞兩方麵發展的趨勢。
夢對健康的積極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恢複和加強腦功能
做夢能使腦的內部產生極為活躍的化學反應,使腦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和更新達到高峰,而迅速流過的血液則帶來氧氣和養料,並把廢物帶走,為第二天投入新的活動打下基礎。可見,夢有助於腦功能的恢複和加強。
2.愉悅身心
做甜蜜的美夢,常給人帶來愉快、舒適、輕鬆等美好的感受,使人頭腦清醒、思維活動增強,這有助於消化和身心健康,對穩定人們的情緒,促進和提高人的智慧活動能力都大有裨益。難怪生活中有人將“祝您做一個美夢”作為睡前問安的一句口頭禪。
3.延長壽命
研究表明,嬰幼兒在每天長時間的睡眠中,有50%左右的時間是在做夢。這些夢的內容是什麼,至今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但人們認為,如果嬰兒睡眠時眼球迅速轉動,那就表明他們是在把自己醒著時感覺的大量刺激儲存在記憶裏。老年人的有夢睡眠卻大大減少,每晚不過1小時左右。計算一下,無夢睡眠在人的一生中會相對保持不變,從出生時的8小時到老年時的6小時;而有夢睡眠卻變化很大。若能設法增加有夢睡眠時間,便可延長壽命。
4.促進創新
弗洛伊德說:“夢境不僅具有複製的功能,而且具有創新的功能。”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問題會在夢中找到答案,難以記憶的東西會在夢中“記憶猶新”。這就使人聯想到,做夢是否對人的智力有益。
總之,正常範圍內的夢對人的身體是有好處的,並不像很多人所擔心的那樣會危害健康。
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夢
“有啥也別有病”,這一觀點估計大家都沒有異議。病痛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了的,所以我們都對疾病避而遠之。“沒啥也別沒夢”,就是說明夢也是我們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沒有夢,將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每天晚上都會有5~6個夢境在我們的睡眠中進進出出,夢在我們的睡眠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做夢的必需性
科學家指出,在哺乳動物中,越是低級的動物,快動眼睡眠(有夢睡眠)也越顯著,而在個體發育中,胎兒和胎獸的快動眼睡眠最顯著,出生以後逐漸減少。快動眼睡眠是在睡眠中執行警戒任務,周期性地使大腦保持警覺狀態,使人和動物對侵犯隨時有所準備。
快動眼睡眠的作用是給予大腦周期性的刺激,提高其興奮度,如果大腦長時間得不到刺激,就會產生危險,它內環境的穩定性就會受到影響。德國神經學家科恩·胡貝爾的理論是,做夢可以鍛煉大腦的各部分功能,做夢越多的生物,腦子就越發達。他還發現,人腦中有一部分細胞隻在睡著後起作用,這些腦細胞在睡眠時進行“演習”,呈現興奮狀態,以完善其功能,故而出現了夢。
夢的這種生理功能,在夢調節精神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做夢作為精神節律中的鬆弛節拍和睡眠之作為生理節律中的鬆弛節拍大體上同步而和諧,因而有助於調節人體的生理節律。所以,做夢不僅是必需的,而且人類不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2.無夢的危害性
夢經常出現在睡眠裏,我們沒有覺察出它的重要性,但夢一旦被剝奪,人就會出現許多問題。科學家們在研究夢的作用和意義時,采取了夢剝奪的實驗方法,來證明無夢的危害性。
對有夢出現的異相睡眠進行選擇性剝奪的辦法是:當腦電圖和多導生理儀顯示被試者剛剛進入異相睡眠時,立即喚醒被試者,使其保持清醒3分鍾。這一陣異相睡眠便被幹擾了,重新入睡時便進入正相睡眠。
據觀察,選擇性剝奪異相睡眠會產生多種有害的心理、生理影響,包括焦慮、發怒、偏執,記憶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反常,有的還會反應遲鈍、動作笨拙、疲乏或食欲增加、偏食等。
研究證明,異相睡眠被剝奪後,測試者在完成任務和情緒方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包括視覺警戒性降低、錯誤增加等,還有的測試者出現調整人際關係的能力減弱,表現出較興奮和不穩定性等。剝奪異相睡眠後由於人的精神係統無法正常運作,將會導致人的整個精神係統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