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媒:西方低估中國“西進戰略”(1 / 1)

日媒:西方低估中國“西進戰略”

環球視野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10月29日刊出題為《中國重心西移》的文章。文章稱,對於中國而言,其地理位置對它來說一直都不太理想,不像美國擁有基本上不受約束的海洋通道。中國向東方進入太平洋的戰略通道不會把中國帶入堅定的朋友和盟友之中。中國的崛起並不被認為是毫無威脅的或者對於地區的穩定和安全來說基本上是好事。

中國在外交政策和做生意方麵的一個最大優勢就是它哪裏都願意去,什麼都願意做。它與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夥伴關係。中國西部的地區前景可能不會帶來像東部那樣的經濟優勢,但它的確能帶來巨大的戰略好處,而這在21世紀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中國的“西進”戰略並不是秘密,但它卻被低估了,特別是被歐美戰略分析家所低估,因為他們可能更看重海洋實力。

北京大學中國國際關係問題的著名專家王緝思曾在2012年年底闡述過該戰略,但由於東海領土爭端的升溫,許多人並未理解該政策。布魯金斯學會的孫雲(音)對王緝思的邏輯進行了闡述:“由於華盛頓將戰略重心重新轉向亞洲,美中關係變得越來越容易引發爭執,越來越處於零和狀態。”

大家都熟知上合組織。上合組織在安全事務上進行了密切合作,開展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這讓美國以及中國的東部鄰國感到憂慮。

普京繼續領導俄羅斯的現實表明,俄羅斯的未來不會是麵向歐洲或跨大西洋的,而是麵向“歐亞大陸”。中蘇分裂的傷口早就愈合,俄羅斯和中國在戰略上已經走在了一起。雖然普京哀歎蘇聯解體是一場悲劇,但他願意在亞洲腹地與中國一起建立某種兩國主導的格局。能源鞏固了這種關係。如果說目前俄中兩國國有石油公司之間的互動趨勢可以讓我們看出點什麼的話,那麼結論就是把俄羅斯當做一個“全天候夥伴”會讓中國獲得很多益處。

中國“重心西移”政策的重點是能源地緣政治。中國已經認識到通過陸地進口能源所牽涉的風險要低得多。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在中國西進過程中也是一個關鍵節點。除了兩國在戰略上對印度都不信任外,中國還把巴基斯坦視作進入阿拉伯海的入口。中國對巴基斯坦瓜德爾港的投資把這個設想變成了現實。

在全球的層麵上,爭奪太平洋的主導權仍將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展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中國仍將把相當大的注意力放到海軍的現代化以及中國與東亞周邊國家的關係上。最後,中國對其西部邊境的注意力是戰略上對東亞外交事件以及美國重心調整的一種回應,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仍將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