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雲南省農信社推出六大舉措助力高原特色農業發展(1 / 2)

雲南省農信社推出六大舉措助力高原特色農業發展

三農金融

作者:戴燦濤

立冬時節,滇中大地依然蔬果飄香。11月6日上午,在“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昆明晨農綠色產品有限公司裏呈現一派忙碌景象,200多名在家門口掙工資的農民,正在分裝白菜花、甜菜碗豆、西生菜等10多個蔬菜產品。晨農公司董事長李雲鎖興奮地說:“近年來,生態、優質、營養、安全的雲南特色農產品,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親睞,蔬菜價格上揚,今年農民出售的甜菜碗豆1市斤16至17元,實現大幅增收。公司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在全省各地建立蔬菜生產基地15萬畝,年生產加工蔬菜達20多萬噸,帶動8萬多戶農戶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

雲南省政府提出,到“十二五”末,通過發展高原特色農業,雲南五年後要力爭實現“三個翻番”、“三個突破”:農牧業綜合產值達到5500億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0元以上,農產品出口額達到35億美元以上,均較2011年實現翻番。糧食總產突破400億斤,畜牧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2000億元。

六大舉措助力高原特色農業發展

“經濟決定金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作為服務“三農”主力軍的農信社,責無旁貸承擔了支持高原特色農業的重任。”雲南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萬仁禮告訴筆者,“全省農信社在信貸規模宏觀調控政策下,優化信貸資源配置,不斷提高高原特色農業信貸投放力度。截至9月末,全省高原特色農業貸款餘額494.57億元,僅今年1-3季度就累計發放338.16億元。”

說起高原特色農業,萬仁禮理事長侃侃而談,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是省第九次黨代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於改變我省農業小、散、弱、差的狀況,提高我省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改善農村民生、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全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跨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做大做強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金融的支持必不可少。為更好地支持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發展,雲南省農信社的《指導意見》出台了6大具體措施。

鎖定營銷目標,重點支持15類特色農業發展;舞動龍頭帶動農戶,培育新型農業成長;開展評級授信,解決特色農業發展融資瓶頸;爭取信貸規模,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建立專項統計監測製度,全麵監測業務增長及風險情況。

在重點支持15類特色農業發展方麵,雲南省農信社緊扣雲南省重點培育發展的糧食、煙草、蔗糖、茶葉、咖啡、橡膠、果類、蔬菜、畜牧、桑蠶、花卉園藝、生物製藥、淡水漁業、木本油料、林下經濟等15個特色優勢產業,將從金融服務特別是信貸資金支持等方麵,把核心資源向關係雲南省“三農”發展的重要支柱和優勢產業傾斜

同時,按照國家信貸政策導向要求,嚴格控製“兩高一剩”產業等貸款,努力盤活存量貸款,優化增量貸款結構,確保新增貸款主要用於支持“三農”及實體經濟發展。

在培育新型農業成長方麵,雲南省農信社將采取“基地+農戶+企業”方式,加大對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培育、支持力度,帶動農戶走產品化、集團化、市場化之路。並支持建設一批精品農業莊園和標準化示範區、良種繁育和生產基地,促進農產品品牌創建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增加農民收入。

為解決特色農業發展融資瓶頸,全省各地農信社將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優勢,深入特色農業企業調研,全麵了解掌握企業發展的資金難題和金融服務需求,對企業開展評級授信,讓企業能夠在最高授信額度內得到及時、有力的資金支持,實現“一次授信,分次使用,隨用隨貸”,為企業提供及時、高效、快捷的融資和其它配套服務,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與此同時,雲南省農信社積極探索“公司+農戶”、“公司+中介組織+農戶”等信貸方式,推廣農村房屋產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權“三權”抵押貸款,努力擴大貸款抵押擔保範圍,通過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滿足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對金融的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