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奇女子張雅青:一道農家菜拚成億萬富姐(1 / 3)

奇女子張雅青:一道農家菜拚成億萬富姐

在路上

作者:張臨軍

在京城,吃什麼菜最有北京特色?《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青會告訴你,除了烤鴨,最受大家喜愛的當屬“魚頭泡餅”。這要歸功於一個奇女子,如今她的這道農家特色菜,占據整個北京城魚頭泡餅的半壁江山,一年銷售額超過2個億。近日,由中國烹飪協會協助中央電視台策劃、拍攝的十集大型係列電視節目《美味的財富》,她就是節目中的主角。從舉債5000元創業,一躍成為餐飲界牛人,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意外發現商機

10多年前,張雅青從北京一家百貨商場下崗後,向婆婆借5000元開了一家雜貨鋪,沒想到憑著她的聰明能幹,兩年就攢下幾十萬,這讓身邊人不由刮目相看。

可是到了第3年,張雅青店旁邊開了一家大超市,小店生意受到很大衝擊。眼看再做下去隻有死路一條,張雅青隻得咬牙放棄雜貨鋪另找出路。

丈夫建議開家小餐廳,可張雅青沒做過,丈夫說沒關係,咱可以學嘛。開餐館一定要有鮮明個性,而這個“特色”在哪?張雅青完全沒有思路。直到1999年的一天,她和丈夫去京郊的農家小院吃飯,一道菜讓她的眼睛猛地一亮。

這是侉燉魚,山東的一道名菜,在河北、北京的近郊也很流行。將魚去皮、切塊、配上豆腐一起燉煮,尤其在冬天,熱乎乎的魚湯讓人更有食欲。這道菜一下就吸引住了她的眼球。張雅青興奮地當場就要找做這鍋魚的廚師聊聊。

那家農家小院的廚師郭金喜,聽服務員說有客人找,當時心裏挺緊張。暗想莫非這魚頭今天沒做好,客人找茬興師問罪來了?沒想到眼前這位漂亮的女士卻誇他的手藝很牛!張雅青向郭金喜表明來意,誠心請他跟自己一起開餐館,專做這道侉燉魚。也許是英雄所見略同,兩人一拍即合。

1999年,張雅青東拚西湊100萬元在現在的鳥巢附近開了第一家店,起名旺順閣。然而開張幾個月,侉燉魚賣的不溫不火,這道菜雖說好吃,但畢竟像燉魚之類的菜很多飯館都有,張雅青發了愁,怎麼才能讓自己的燉魚獨樹一幟呢?直到有一天,丈夫的一個舉動觸發了她的靈感。

那天,張雅青在家給丈夫做他愛吃的燉魚,還烙了幾張餅。“因為我先生愛吃魚,吃魚的時候經常烙一些餅,他會把餅撕碎了泡魚湯吃。”丈夫用餅沾魚湯吃的這個舉動,讓張雅青靈光一閃,她意識到自己可以開發出一種新的菜品。

於是,夫妻倆開始研究怎麼能把燉魚和泡餅結合在一起。最終,他們選擇將煮起來膠質更多的魚頭來和餅搭配。幾個月之後,第一份魚頭泡餅橫空出世,火爆程度完全超乎張雅青的預料。

她說自己門前能停100多輛車,再加上旁邊和馬路對麵的,用餐高峰時能達到300多輛。靠著魚頭泡餅這個獨門絕技,僅僅3個月,張雅青就賺了100多萬。很多人上門要求合作,她都婉言謝絕,年紀輕輕又突然變得很富有,她開始飄飄然起來。

見生意如此火爆,張雅青幹脆做起了甩手掌櫃,也不天天看店了,而是拿著錢就滿世界瘋玩,經常一消失就是大半年,殊不知,此時危機正悄悄向她逼近。就在2001年的一天,張雅青和丈夫從國外旅遊回來,當她剛一踏進店內,眼前的場景讓她驚呆了。

樓麵經理走了,做魚頭的師傅也走了,經營管理骨幹幾乎全走光。最讓張雅青不能接受的是,就連自己最初的合作夥伴——大廚郭金喜也要離開。原來,他見張雅青“不務正業”,就想去外頭找一個比旺順閣更好的發展平台。此刻,張雅青一下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