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定居姑師(大結局)(1 / 2)

蕭明選擇的地方不是其他,正是姑師。

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去長安五千裏。

蕭明還記得很清楚,《正義》上所寫的內容,姑師就是車師,南通敦煌,西麵和樓蘭僅有一湖之隔,西麵是烏孫,北邊又是匈奴之地,自己本身又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蕭明選擇這個地方倒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是因為蕭明對車師一段曆史的了解,當年武帝派遣趙破奴去攻打樓蘭,擄走樓蘭王,也大破車師,以至於有了後來的玉門關,不過在此之後,車師有了好幾百年的安定。

除了趙破奴,還有王恢,當年王恢也是因為這一場戰鬥一戰成名,不過蕭明始終記得一件事情,無論在何時,漢廷從未把重心放在車師上,朝廷的重心永遠都在匈奴上麵,而對於匈奴,漢廷也是花了許多人力物力和許多時間,最後再加上許多日後赫赫有名的大將才最終艱難取得勝利。當中所費的心力不是幾句話可以輕鬆道明。像是霍去病、李廣、李廣利之流,無一不讓匈奴膽戰心驚。

來到了姑師之後,倒是讓蕭明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在姑師當地有一種當地人都很喜歡的水果,當地人稱之為“卡波”,翻譯為甜瓜,蕭明一眼就認出來,這就是後世鼎鼎有名的哈密瓜,雖然和後世長得還是有些區別,沒有像蕭明以前見過的那樣大,不過水分還是一如既往的足夠,而且皮夠薄,婉兒很快就喜歡上了,蕭明也是感慨萬千,以前一出家門就能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水果,根本就無法想象前人那種看到“卡波”的欣喜之情。

以前蕭明還真的有些不習慣在漢朝的生活,物質匱乏,蕭明還曾經犯過滿大街找西紅柿的大錯,殊不知這種外來蔬菜在漢代根本就是無跡可尋。

“這東西又叫什麼?一串串的,又紅又紫的,甚是漂亮。”剛剛見過哈密瓜的婉兒,忽然見到有小孩子手裏拿著的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驚訝的有些說不出話來。

“這叫葡萄,可以釀酒,是一種很有營養的水果。”蕭明笑著解釋道。

“記得吃的時候要吐葡萄皮,不要鬧笑話。”蕭明不忘又提醒一句。

瀅瀅小聲說道:“也不知道這人究竟是怎麼會懂得這麼多的東西?真是……”

在姑師的所見所聞,的確是叫人大開眼見,除了瓜果之類,蕭明還見到了另一個讓他嘖嘖稱奇的地方,那就是被稱作“中國古代三大工程的”井渠,當然更多的人記住了它另一個名字——坎兒井。

這個聞名古今的古代引水係統,在此時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當地人利用山的坡度,利用地下水來灌溉農田,又因為這水在地下,也不用擔心被炎熱和狂風導致水分的大量蒸發,又因為有高山的存在,水源就可以從高山上的雪水融化來獲得,不用擔心水源的問題,蕭明還記得,就是因為絲綢之路的原因,坎兒井的技術傳到了波斯,然後再傳向世界各地,現在自己親眼見到,也不由得感歎古人的智慧果然超群,竟然能夠想到如此的辦法來利用天然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