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這小子,不簡單啊!(1 / 2)

哎……

陳岩鬆暗自歎氣,這事不好辦。但是也不難辦。

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利用官場之道,誰背景最深,誰提幹!

朱善龍和方市長留下來旁聽,陳岩鬆則回到座位上,繼續討論,聽取多方麵意見。

方永堯這次來,卻是為了一個人,那就是路一鳴。他並不認識路一鳴。要說認識也是在電視中認識的。

去年武彰縣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災,楚河大壩多處出現險情。

當時由於險情預防不足,多處大壩決堤,盡管全省動用了各種預案,並且動用軍區力量支持,仍是顯得倉促和人手不足。遠水解不了近渴,路一鳴在沒有任何指令與協助下,率領鄉親們抗洪搶險。

而其他的鄉村村官卻隻顧著轉移群眾,似乎大難臨頭,一跑了事。

老山村位於整個大壩的凹口,大壩決堤,老山村這麼多年的努力將會瞬間化為泡影。當時的路一鳴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護壩保村,責無旁貸!

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直到控製住險情。

望著那如同長城一般牢固的大壩,當時趕來報道的電視台記者都被震呆了。這種頑強的戰鬥力必然有核心人物凝聚而成,要不然就是一盤散沙,一摧必毀。而尋找靈魂人物,才是新聞的唯一宗旨。

路一鳴成了鏡頭前的焦點人物。而那個焦點人物此刻已經疲憊不堪,渾身上下,裹著厚厚一層泥漿,倒在臨時帳篷裏,沉沉睡去。記者沒有吵醒他,因為路一鳴太累了。

沒有采訪,並不說明沒有擴散,鏡頭前的普通群眾,被這一幕幕動人的場景感動著,最後留在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名字就隻有二個字:路一鳴。

這位老山村的年輕村官,幾乎一夜之間家喻戶曉!

方永堯無論在電視上還是在各部門彙報中,一直都被這個傳奇村官的故事震撼。多次都想找機會見見這個年輕人,卻是因為災後重建工作繁忙,無法抽身。

今天,正巧來武彰縣考察,在武彰縣縣委書記朱善龍的陪同下,順便來見見路一鳴。一進鎮政府,就趕上縣裏組織的提幹大會,於是,悄悄的進來旁聽,順便了解一下基層工作。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會議室裏的氣憤極為緊張激烈,每位推薦人都在極力爭取,滔滔不絕講述著各自候選人的資格和業績。

不過,其他三位候選人雖然也為各自的村子幹了不少好事。但與路一鳴相比,各項指標都差了一大截。

比如,聚龍江村的村官茅豪傑,依靠他父親的力量投資了幾個農產品項目,卻並未算是他個人能力所幹出的業績。

而茅豪傑能辦的事情,路一鳴都同樣辦到了。當年剛上任老山村,村裏的壯勞力都在城裏打工為生。這種情況很普遍,也是最頭痛的事。路一鳴沒有急於將他們召回老山村。因為他心裏清楚,老百姓若是能在家裏混口飯吃,誰會托兒帶口跑城裏看人臉色吃飯,無非是為了生活奔波。路一鳴不僅僅帶著他們在城裏打天下,幹苦力,同時,積極為老山村的繁榮找資源,引進農業技術和開發農業資源的投資企業。

他做好策劃,一家家跑,一家家談,要想做到雙贏,路一鳴唯一的切入點就是讓企業見到利潤,讓百姓獲得實惠,從此安居樂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

上任一年,路一鳴就讓老山村徹底變了樣,而這一切的成功,與富二代茅豪傑相比,卻是天壤之別。茅豪傑若不是靠著他父親支撐,根本做不到。而茅豪傑的父親茅有盾,目的則不是為了投資,而是在為他兒子的升官路鋪路。

……

無休止的爭論終於結束。

最後的決定權,還在縣組織部部長陳岩鬆的手裏,至於他怎麼決定,那就不得而知了。

“今天的會議就到這裏!至於鎮長候選人,三天之後,便會例行公布。很榮幸,我們的方市長在百忙之中蒞臨九峰鎮,下麵,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方市長作指示!”陳岩鬆說完,站起身,帶頭熱烈鼓掌,手臂都快震骨折了。

其他人大吃一驚,大部分基層工作的人員唯有在電視上才看過方市長,沒想到,今天能見到本人,大顯意外。

方永饒笑著擺了擺手,示意大家坐下,推了一下黑眼鏡框,哈哈笑道:“方才聽了你們的爭論,我感覺非常好,隻有在溝通交流中取長補短,才能選拔出優秀的幹部。就比如那位路一鳴同誌,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年輕幹部嘛!實幹,苦幹加巧幹,這才是我們要選拔的優秀分子,我相信你們每個人都能慧眼識珠,我呢,就不多評價了!”

方永饒說完,下麵掌聲雷動。

正這時,一個年輕人推門走了進來,臉上還掛著汗水,方永饒看了一眼,笑著問道:“小李,路一鳴同誌找到了嗎?我想跟他單獨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