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知名節目主持人的屏幕形象(2 / 3)

第二節CO可知名節目主持人的熒屏形象

一、張越

張越,以其輕鬆機智的主持風格和“昂貴”的形象,讓全中國男女們認識了《半邊天》欄目,認識了她自己。

張越是女性,但並非憑容貌取勝,她靠的是知識、反應和待人以誠的大大咧咧的笑容。張越吸引子一大批固定的觀眾,在觀眾中有很好的口碑。她的好人緣主要來自於真誠和隨和。她主持的節目內容實實在在,不說套話,親切自然,沒有咄咄逼人的明星意識和氣勢,給人的印象是放鬆、不矯情。

張越是央視少有的幾個文字功底極佳的主持人之一。據說早年在大學上的是中文係,其理想是當一名作家。她在幾家報刊上開的隨筆專欄,嬉喜怒罵,確實很有鋒芒。或許是因為寫作,使她保持著一個清醒的自我。即使是在放大鏡般的攝像機鏡頭前,她仍然保持隨和、豪放的本色。說她是一個本色主持人恐怕是恰當的。

二、黃建翔

黃建翔首先是個足球迷,其次才是節目主持人。

黃建翔麵對的是水平一刻不停地增長的球迷,掃盲式講解的解說,或在解說中穿插一些球員資料和花絮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了。作為球迷的黃建翔理解球迷需要什麼,因此他的主持和解說能留給你觀看比賽和理解比賽內容的時間和餘地,而且還能夠在恰當的時候與球迷分享觀球的喜悅,甚至憤怒。

在《足球之夜》和歐洲幾大足球聯賽的主持中,懂足球、愛足球的黃建翔幹得很順手,球迷觀眾聽著、看著很舒服,——因為黃主持人本身就是個球迷。

三、王小丫

王小丫最喜歡灰色、寶藍和橘紅色,經常帶著一些隨感性的職業裝。她在《經濟半小時》、《開心辭典》等欄目中的主持形象,也如她的著裝一樣,感性、通俗、簡單。“經濟”這個深不可測、冷冰冰的理性詞彙,在《經濟半小時》欄目中,被王小丫演繹得具體而通俗。她認為,“‘經濟’看得見,甚至可以觸摸,能摸出你吃飽了或是吃好了,穿暖了還是穿漂亮了。它看得見你家的醬油開始是散裝的,後來裝進了塑料袋,再後來倒進了玻璃瓶裏。”王小丫說:“我一直相信,把簡單的事說複雜了,不難,把複雜的事說簡單了,不易。”在節目中,她能將複雜的東西往簡單、明白裏說。例如,向觀眾介紹去年彩電全行業虧損147個億,對老百姓來說147億是什麼概念並不一定清楚,她就把這個概念掰開揉碎,147個億可建多少多少個北京西客站,或者多少多少座梅地亞賓館,使之一目了然。

王小丫在主持節目時還愛用手勢語來表情達意,幹淨、明確的手勢幫助她把概念的、理性的東西表達得更清楚。

四、倪萍

人到中年的倪萍再度走紅熒屏,仍然是她那善於把握人的

感情心靈和以情動人的主持風格贏得的。與電視節目主持界一些年輕主持人漂亮、時尚而缺乏文化和深度相比,更顯出倪萍的大氣和高層次的專業積累。

無論是《正大綜藝》還是《聊天》節目,倪萍的主持都是端莊沉穩、機智平和,給人印象是樸實、親切、成熟、大方、自然。在節目中,她的笑容和流淚讓人感到真實可信。

五、曹穎

曹穎在《正大綜藝》和《半邊天》欄目中,屬於時尚、清純、活潑型的主持人。曹穎著裝時尚,但不注重服裝的牌子。她能從電視的特點和節目風格的需要出發,選擇自己也許並不喜歡但視覺效果好的服飾。她本人偏愛素色的衣服,如黑、藍、灰三色,不大能接受豔麗的色彩,但考慮到屏幕視覺效果,也就常穿鮮豔的服裝。她認為,電視上是看不出主持人服裝的質地和品牌的,隻能看出款式和顏色,因此隻要上鏡效果好,就是二三百元一套的西服同樣可以穿得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