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2章 識破別點破,麵子上好過(1 / 1)

一個人如果眼睛不管事,那麼無論什麼事他都看不出門道來;而如果嘴巴沒個把門的,那麼看破門道的比看不破的人更容易得罪人。

有些年輕人心直口快、口無遮攔,做事、說話不計後果,看破了以後,為了彰顯自己的聰明才智,就脫口而出,這樣很容易得罪人、讓人麵子上過不去,甚至會引起別人的嫉恨。

而那些有“心計”的人,一般都是看破不說破,這樣,別人才會感念他們的恩德,而他們自己也才能獲得他們想要的好處。

光緒六年的時候,慈禧太後染病不起,禦醫天天進診,太後天天服藥,結果卻沒有什麼好轉。

皇帝和朝中大臣都非常著急,所以皇上馬上下詔,讓各省督撫保薦良醫。很快,兩江總監督劉坤就舉薦在江南有“神醫”之名的馬培之進京為太後看病。

馬培之的親戚、朋友、老鄉們都為馬培之能夠進京給太後看病而感到非常自豪,但是聰明的馬培之卻高興不起來。皇宮名醫如雲,竟不能看好太後的病,可見太後的病定是非同小可。弄不好,此去非但不能揚名立萬,恐怕還會賠上自己多年的盛譽,甚至賠上老命都有可能。

到了京城,馬培之馬上打探太後的病況。當時,關於慈禧的病眾說紛紜,有人傳是“月經不調”,有人說是“血症”,還有一些離奇的傳說。不得要領的馬培之,又連日訪問同鄉親友,最後還是一位經商的同鄉認識宮中的一位太監,請這位太監向西太後的近侍打聽慈禧患病的真實起因。不打聽還好,這一打聽可嚇壞了馬培之:慈禧太後的病竟然是小產的後遺症。

當時,慈禧已經寡居多年,怎麼能夠小產呢?馬培之吃驚之餘,心中早已明白了大半。馬培之知道,接下來自己不僅要治病還要替太後“塗脂抹粉”,照顧對方的麵子。

終於,看診的時間到了。當時還有兩位禦醫和馬培之一起給慈禧太後看病。診畢,三位名醫又各自開方立案,呈給慈禧太後看。慈禧老佛爺看完第一個人的藥方後,沉吟不語;看完第二個後,麵色凝重;但是看了馬培之的方案後,神情漸轉祥和:“馬培之所擬方案甚佳,抄送軍機處及親王府諸大臣。”

到此,馬培之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原來,馬培之通過打探來的消息和自己的看診,已經確定太後的病的確是小產的後遺症。但是,馬培之在自己的診治方案上隻字未提產後血虧等字樣,而是當做心脾兩虛論治。但是在藥方上卻是明棧暗度、聲東擊西,用了不少調經活血之藥,這正中對醫藥頗有了解的慈禧太後的下懷。

慈禧服用了馬培之開的藥,其病漸愈,一年後基本康複。馬培之本人也深得慈禧信任,不斷從太後那得到好處。

馬培之識破不點破,保住的不僅是慈禧太後的麵子,更是自己的聲譽、前途乃至性命。

中國人曆來十分重視自己的麵子。古代的項羽兵敗後自感“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自刎烏江,為了麵子,連命都不要了。麵子往往代表著尊嚴與榮耀,有麵子才能被別人看得起,才能表明他的優越感。

所以,年輕人在與人交往時,要想與別人建立和諧的關係,就必須懂得保護別人的麵子。有些事情,即使你心如明鏡,也別點破,這樣才能保住別人的麵子,保住自己的人際關係,保證自己的安全。

心計提示:

有“心計”的人不僅是因為其眼明、心亮而受到大家的歡迎,更是因其嘴巴嚴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18歲以後要知道,有些事情自己知道就可以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未必會有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