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這時候說話了,“省勤,把這些垃圾推到小河邊,別一天到晚的不幹正事。”
二叔嘟嘟囔囔的推著小鐵車子,等走遠了,爺爺跟你個孩子說:“你們都是好孩子,過了年爺爺給你們買好吃的。”
幾個孩子一陣歡呼,爺爺可是個說話算數的人呢。
雖然看不到人,每天聽在院子裏的人說話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這個家裏除了自家爺爺奶奶,還有兩個出嫁的閨女的二爺爺二奶奶老兩口,隻有一個遠嫁外地的閨女的三奶奶,再就是自己這一大家子,以及現在還是單身漢的二叔。
沈父除了有二叔一個弟弟,還有已經出嫁的大姐二姐以及一個妹妹,家裏這些姑姑自己都沒有見過,因著冬天路不好走,且又到了年底下,約好了等著過了年一起來。
從奶奶父母以及哥哥姐姐的話裏培茵知道自己的大姑姑現在還在京城,二姑姑現在隨著二姑父一起下放到二姑父南方的家鄉,小姑姑倒是嫁的不遠,就在隔壁村子,因為娘家的哥哥被遣送回鄉勞動改造,據說在婆家不如以前過的好。
二奶奶家的兩個姑姑嫁的村子都在沈家村三十裏開外的地方,三奶奶家的姑姑聽說嫁的是個當兵的,後來跟著部隊去了西疆,要不是逢年過節的都有東西寄過來,估計村裏沒幾個人能記著這個遠嫁他鄉的姑娘吧。
這樣過年的時候也就是二奶奶家的兩個姑姑,還有自家的小姑能回娘家了,至於自己娘的娘家,培茵表示沒有聽說過,而且姥姥家的事情對於幾個已經長大的孩子來說也是諱莫如深。
梳理了一下家裏這些人的事情,培茵表示自己應該慶幸自家的父母沒有被關牛棚,隻是下放回老家務農,且自家因著幾位長輩的原因在村裏還沒有徹底的被打倒在地永遠不能翻身。
三十一早奶奶跟媽媽就又是剁餡子又是和麵,準備晚上包餃子,餃子餡是白菜肉的,在麵粉裏摻了玉米麵活好了,餳著,晚上 吃了飯一大家子就開始包餃子忙活,時間不長蓋簾上就擺滿了胖乎乎的餃子。
餃子是大年初一一大早起床煮來吃的,幾個孩子眼巴巴的看著蓋簾上胖乎乎的餃子,一個勁的咽唾沫,三哥培田拉著娘的手說:“娘,咱煮兩個嚐嚐好不好?”
姐姐培芝也說:“娘,咱就嚐嚐餃子餡鹹不鹹。”
沈父沈母有些無奈又有些心酸的看著幾個眼巴巴瞅著水餃的孩子,最後沈父歎了口氣,說:“那咱就先煮兩個嚐嚐,嚐完了就趕緊睡覺啊。”
幾個孩子一個勁的點頭應著。
外間小灶上有個燎壺,專門燒開水的,沈母盛了半壺水,燒開了點著數放進去八個餃子,煮熟了給四個孩子一個人兩個。
大哥培華吃了一個,另外一個一分兩半,給了自己爹娘每人半個;二哥吃了一個半,剩下半個給了三弟,三弟是在困難時期出生的,對吃的東西很是在乎,二哥知道三個這個毛病,每次得了好吃的都喜歡給這個弟弟留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