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2 / 2)

就算王思跟鄭同輝家裏有關係,也是在沈家村待了兩年多這才有點信,更何況那麼多家裏什麼關係都沒有的。

李磊是家裏最大的孩子,下麵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知青開始下鄉的時候李磊跟大弟弟一批走的,自己被分到了沈家村,弟弟去了條件更艱苦的地方,家裏來信說自己的父親年紀大了,想著直接退休,讓孩子回城,家裏人考慮了很久,就把這次回城的機會給了弟弟,信得末尾,說自己的二弟弟又被街道上的人動員著去下鄉了,去的地方離這裏很近。

李磊心裏非常的失落,自己是家裏的老大,從小就很盡職盡責的帶著下麵的弟弟妹妹,這次上山下鄉的運動,每個家裏隻能留一個孩子在家,到了歲數就得被動員著去某個聽都沒有聽過的地方,一開始來的時候大家都是抱著落地生根的想法來的,可是作為一個城裏人,真正的想在農村落地生根的有幾個?

後麵陸陸續續的就有人通過各種關係回了城裏,大家都看到了希望,隻有自己沒有看到希望,這次自己的父親退休換大弟弟回了城,就憑自己家裏的關係,下次回城遙遙無期,更何況還有二弟弟,如果有了回城的機會,把弟弟扔到農村自己回城這樣的事情自己能做得出來嗎?

李磊在屋後的小樹林抽了半天的煙卷,想了很多,可是就這樣在農村找個媳婦成個家自己又非常的不甘心,還有回去城市這個水中花鏡中月的希望擺在自己麵前,回城這個有些奢望的願望還在支撐著自己。

午飯的時候,培華跟家裏人說,知青王思跟鄭同輝正在辦回城的手續呢,聽說最近很多要辦手續回城的。

奶奶說:“回去好啊,在自己的爹娘身邊,你看看才幾歲啊就自己來這農村過日子,都還是孩子呢,哪裏會過日子呀。”

夏天過去了,秋天來了,秋高氣爽天高雲淡,莊稼人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播種下的希望就要有了收獲,這份喜悅是發自內心的。

培茵跟培菁沒事就牽著手去學校門口接自己的哥哥姐姐,或者是在落日的餘暉下去村口的大槐樹下等待下班的二嬸。

二嬸回來之後就會把兩個孩子一起放到後麵的行李架上,從前麵大梁上自行車,一路走一路摁著車鈴鐺,後座上的兩個小姑娘也跟著灑下一路歡暢如鈴聲的笑聲。

日子很平靜的過,但是沈家的小院子也是很多的煩惱,奶奶最大的煩惱就是大孫子培華的婚事。

培華已經二十歲了,村裏他這麼大的小夥子很多已經訂了親,自家因為成分的問題沒有誰敢把閨女嫁進門。

在培茵看來,自己的大哥是個很帥的小夥子,將近一米八的身高,濃眉大眼的,性格也很溫和,雖然身處逆境,但是一直通過各種方式提高自己的修養。

村裏的幾個知青手裏有一些他們從城裏帶過來的書籍,培華經常的借回來,利用一些小空閑慢慢的閱讀,讀完之後有空了就跟齊向南他們互相的交換讀書心得,這個交流的很重要,培華曾經跟自己的父親說過,一本書,自己讀來是一種感受,但是跟齊向南他們交流之後就會有更深層次的感受。

沈父對於自己的兒子的這種舉動非常的高興,人就怕自甘墮落隨波逐流,在什麼樣的環境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被環境左右,一定不忘忘了自己的初心,隻有這樣才能得始終啊。

孫子再優秀,沒有人願意嫁給他在奶奶看來也是白搭啊,一個男人,就得成家立業,要不然,那還能叫個男人嗎?

奶奶悄悄的跟花嬸說了自己的隱憂,花嬸其實也很愁得慌,要說培華那真是一個好小夥子,不說地裏的活,就是家裏的活那也是幹的有模有樣的,哪個閨女嫁給他真是享了福了,但是一個成分擺在麵前,就沒有人敢嫁到沈家了。

花嬸就勸奶奶:“大嫂子啊,您別著急,咱們呀慢慢的尋訪,還能找不著好閨女嫁到咱們家?”

奶奶歎了口氣,說:“他花嬸啊,我都明白,我們家培華啊是被這成分給害了,要是以後一直這樣,我就是死了這眼也是閉不上啊。”

花嬸說:“大嫂子,你看看你,怎麼說這些話呀,您又不是多大的年紀,怎麼就說到這生啊死的上了,這十裏八莊的那麼多好閨女,咱們真心的求娶還找不著一個好孫媳婦?”

奶奶又是一聲長歎,又跟花嬸說了幾句別的就往家裏走。

回到家,看到沈父沈母在收拾行李,奶奶奇怪的說:“培華爹,你不是在地裏幹活嗎,咋這個時候回來了?你們弄這個鋪蓋做什麼?”

沈父說:“娘,公社接到縣裏的通知,讓我們這些右派去地區學習去。”

奶奶的臉色一下子就變的蒼白,一把拉住沈父的手,說:“省思啊,這是去學習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