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7章(2 / 2)

培茵愣了愣神,說:“二奶奶,不是吧。”

二奶奶說:“怎麼不是了,咱們沈家當年也是家財萬貫,家裏開著南北貨棧,在d城也有貨棧,後來有了兵禍這才回了老家,當年咱們家在西平城的宅子也不小呢。”

培茵想了想,說:“二奶奶,我覺得我老爺爺是個有眼光的人。”

二爺爺說:“培茵啊,當年我們一家老小算是光著身子回了老家,我還想不通呢,後來我明白了,你老爺爺帶著一家老小回家的時候說過,他說呀,把人保住了就是把家保住了,保住家財不算是把家保住呢,你看,咱們家現在人丁興旺的,可不是把家保住了嗎。”

二奶奶說:“我看你三哥的樣子呀,很有你老爺爺的風範呢,咱們家就是在你老爺爺手裏發的家,那個時候我們跟著你老爺爺享了福了,後來回到老家,也是你老爺爺帶著我們把家裏的院子收拾好了,幫著村裏的族老們約束村裏的孩子們,該上學的去上學,該學藝的去學藝,你看看咱們沈家村,那在十裏八莊的也算是數得著的。”

培茵點了點頭,說:“我老爺爺是有大智慧的人,人這一輩子,可不光是為了掙錢享受的,很多事情得去琢磨,琢磨透了呀就能把後麵的路走好了。”

二爺爺說:“那可不,我這老父親呀,當年可是我最害怕的人,培茵,二爺爺說出來可不怕你笑話,咱們家你爺爺呢是個穩重的,你三爺爺呢是個精彩絕豔的,就是我,文不成無不就的,整天就是喜歡玩點雕刻,做點木匠活,悶的就去茶館聽聽人家說書的,你老爺爺看不慣我這懶散樣,把我扔到咱們家外地的一家貨棧裏,交代掌櫃的好好的看著我幹活,我是吃足了苦頭了,也得虧有你老爺爺這麼整治著,要不然二爺爺就成了紈絝了,看看當年跟二爺爺一起在茶館子裏聽戲的那些,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二奶奶笑著說:“好了好了,當著孩子的麵說這些做什麼?”

二爺爺說:“我得跟孩子們說說呀,要不然咱們以後都走了,誰還能記住咱們那個時候的事情呀,老婆子呀,咱們沒生在好時候,可是咱們的經曆是寶貴的呀,現在不跟孩子們說說,他們怎麼能知道他們的長輩們在那個年代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呢?”

沈家村不靠山不靠海的,沈家的幾道菜雖然用料不是什麼山珍海味,都是很平常的食材,但是因為有三奶奶在,做法很講究,三奶奶家學淵源,對菜式的研究很到位,怎樣把菜做的好吃,好看還有營養,都非常的講究,看到買回來的食材,三奶奶簡單的檢查了一下,就開始簡單的處理。

其實,有一道菜大家都沒有買到食材,培茵知道那道菜,秋天的時候,把鮮嫩的花扁豆煮熟了,用線穿起來晾起來,等到冬天的時候再用開水把扁豆泡開了,用五花肉片燉,味道非常的不錯,聽三奶奶說,這個是省修大爺最喜歡吃的一道菜,三奶奶說當年她做的時候其實是用雞湯吊的高湯來燉菜,高湯裏還會放一些瑤柱,那個味道更加鮮美,可惜現在後院隻有鮮的花扁豆,雖然這個時候的花扁豆也很嫩,燉出來也很好吃,但是不能給省修大爺做他最喜歡吃的東西,大家還是覺得很遺憾。

等待是一件令人煎熬的事情。

第二天,表哥趙戈一大早就來家裏,大姑要跟著有關部門去機場接待省修大爺,他被大姑交代著來這邊,隨時待命開著自己的車幫著去接人。

草草的吃過早飯,大家就開始了焦急的等待了,幾個孩子倒是無所謂,沈母看家裏的幾位老人心不在焉的樣子,對奶奶說:“娘,咱們中午包點水餃吃吧,我看後院的瓠子長得不錯,要不就包點那個餡的吧?”

奶奶聽了, 說:“好啊,咱們也找點事情做,省的在這裏想三想四的,培華娘,你去摘瓠子,我去和麵,再剁點肉餡,瓠子加點肉吃著香。”

於是,一家人忙忙活活的把麵板案板都搬到院子裏,就在院子裏的葡萄架下拉開架子包水餃,要知道,現在家裏吃飯的人真不少,還有幾個正在長身體的半大小子,包少了吃不著呀。

誰知道,剛開始包水餃,大門就被人敲開了,培茵去開的門,敲門的是大姑,培茵吃了一驚,剛喊了一聲大姑,大姑推門就進了院子,培茵再看外麵,大門口跪著一個人,旁邊還站著一位,培茵驚的張大了嘴,不知所措的跟在大姑的後麵往院子裏跑,大姑進了垂花門,對著正在擀餃子皮的三奶奶說:“三嬸,省修回來了,就在大門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