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感性地采訪,與被采訪者感同身受;理性地表達,發掘法製事件背後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十年“關注”,有一種精神貫穿其中,有一種價值取向一以貫之。追問再追問,直抵事件核心,這樣的精神使我們的每一個腳步都邁得堅實;深厚的人文關懷,緊跟社會時代的脈搏,這樣的價值取向使我們經得起再一個十年的錘煉。

——清風苑雜誌社朱暉

十年“本刊關注”是場曠日持久的攻堅戰。

說是攻堅,是因為,我們必須一次次搶占新聞高地。或是全國、全省由我們率先發起關注的話題,或發一時之鴻音,或由本刊視角去觀察、解析,我們一直在努力求深、求精、求高。作為媒體人,最要求的自然是讀者能有所收獲,社會能有所啟迪,相關政府部門能有所鏡鑒。

——清風苑雜誌社易煒翰 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的最後幾天,去宿遷采訪農村留守家庭。當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農民工的生存與權益保障,但幾乎沒人注意到,那些壯勞力進城打工後留守在鄉村的“老弱病殘”。采訪的時候,天就開始下起雪來。隻是沒想到,這場雪下成了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最大一場雪。回南京本來兩個多小時的路途,因為雪災,我們走了將近十個小時。不過,我和同去的同事也聊了十小時,興奮於我們有新的發現。後來,選題果然引起轟動,被相關媒體轉載,被政協委員用做提案,引起政府相關部門重視。我們欣慰於努力沒有白費:“關注”的價值正是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清風苑雜誌社華東

很有幸,和《清風苑》的緣分仍在持續。很珍惜,做“本刊關注”欄目積累下來的點點滴滴。調動所有的感官,運用一切資源,醞釀各種情緒,窮盡可能采訪,不做這個欄目的記者,很難有這樣全方位的感受。對法治事件的理性思考,對鮮活人物的人文關懷,這種體悟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欄目的原有功能。

與其說是在做一個欄目,不如說是傾注心血為一個理想而奮鬥。

——清風苑雜誌社葛明亮

“人生如海人如舟”,麵對紛繁複雜的社會,我一個小小的個體,又能做什麼呢。法律源於生活,每一條法律都承載著生活規則和生存意義,都蘊涵著道德關懷,都在追尋“人應當享有什麼樣的生活”這一終極命題。“本刊關注”,不僅僅闡釋社會事件相關的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解析法律知識背後的法理思想。法眼看天下,法理析社會。通過“本刊關注”使讀者有所啟迪,提高法律素養,進而遵紀守法,也許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

——清風苑雜誌社郭芳芳

作為一個剛走出法學院大門的學生,作為《清風苑》最年輕的記者,當我試圖用新聞的眼光審視實踐中的法律、行動中的法治時,我讀到的是一群法律人的困惑、熱情、堅持和執著。

——清風苑雜誌社邊惠澱總序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徐安歲月如歌,征程豪邁。進入新世紀的十年,是中國社會飛躍發展的十年,是中國民主法治建設大力推進的十年,也是江蘇檢察機關闊步前進的十年。

十年來,江蘇檢察機關在江蘇省委和高檢院的領導下,圍繞黨和國家工作中心、圍繞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麵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堅持維護社會穩定和公平正義,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也正是在新世紀的第一年,江蘇省檢察院主管主辦的《清風苑》雜誌躬逢盛世,公開出版。創辦伊始,省檢察院就為雜誌確定了宗旨:檢察機關的窗口,聯係社會的橋梁。《清風苑》生逢其時,不辱使命,忠實地記錄傳播波瀾壯闊的法治進程、記錄傳播江蘇檢察的偉大實踐,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和平台,為檢察事業和法治傳媒業的進步發展作出了貢獻。

十年來,《清風苑》通過上百個專題策劃,關注江蘇檢察每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著力展現江蘇檢察服務大局、爭創一流的成就;通過近萬個案例,集中報道江蘇檢察在執法辦案、履行各項檢察職能中的業績,揭露和預防職務犯罪,著力表現檢察機關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主題;通過近千篇觀察評述,介紹江蘇檢察的成功經驗和創新成果,介紹中國特色的檢察製度的內涵,著力記錄江蘇司法理念和司法實踐的進步;通過幾百篇血肉豐滿的人物通訊,推出一大批江蘇檢察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的典型,構建起江蘇檢察十年人物長廊,著力塑造忠誠、公正、清廉、文明的江蘇檢察形象。此外,大量檢察官的心靈隨筆、人生故事,描繪了檢察官多彩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情懷,展現了當代檢察官豐滿的精神世界和公正執法、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這些原創檢察新聞,及時、準確、生動、鮮活地報道了全省檢察機關爭創“兩個一流”的光輝實踐和輝煌成就,一大批各行各業各級各層的讀者,正是通過《清風苑》走近了檢察,了解了檢察職能,理解了檢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