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夜襲(1 / 3)

一路行來,李恪知道自己錯了,而且錯的很厲害,輕視了局部原因引起的整體危機。

韓猛不僅僅是一個大麻煩,還是一個大隱患,團隊團結的破壞者,一顆大毒瘤。

韓猛是韓家少爺之一,那些家仆自然是聽從他的命令,而李恪有豈能比得上韓猛能夠決定他們的命運?!‘背叛’也就不足為奇。

李恪對此心中惱怒異常,但更多的是無可奈何。韓猛的所作所為讓李恪厭惡,可是,李恪卻偏偏還需要倚仗韓家的助力進入軍隊,不必為成為小卒炮灰而擔憂,因此,對於韓猛這個打不得也罵不得的人,李恪隻得費盡心思,最後許偌一個‘探查地形’的首功任務,讓他領著那些不聽話的家仆‘自生自滅’。正好韓猛也羞惱於做李恪的副將,獨自領隊對他來說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兩人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送走了韓猛,接下來的事情似乎變得很簡單,受電視劇,電影的影響,李恪按部就班的小心翼翼卻是高看了叛軍先鋒。所到底他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幾個月前甚至幾日前他們還是手拿農具的農夫,欺男霸女的惡棍流氓,打家劫舍土匪山賊,哪會懂得行軍打仗的事情。

叛軍先鋒毫不避諱,大張旗鼓猶如泛濫的洪水從北向南沿著官道席卷而下,沿途禍害村鎮,招攬山賊土匪,等到李恪監視上他們的時候,兩萬的先鋒大軍已經隱隱有突破三萬的趨勢,賊勢更勝。

望著山下激起漫天煙塵的叛軍,喧囂,雜亂、熙熙攘攘的南下,李恪目瞪口呆,腦袋都有些轉不過彎來,腦海中之剩下一句話‘這是在行軍打仗?!’

等喧囂過後,李恪才徹底清醒過來,自嘲的搖了搖頭,暗歎自己是在是太把叛軍當回事了,此等軍容,與其說是行軍打仗還不如說是難民遷徙。

曆史上那些幾百人便擊潰數萬起義軍,幾千人就幹和起義軍十數萬人叫板的事情,李恪原本以為是勝利者的粉飾,不值得一信,想想也是十幾萬人,就是一人掄一下兵器,幾千兵卒也會被砍成肉泥。現在看來,確有其事,這樣的叛軍,人人考慮的不是打仗戰勝敵人的事,而是搶掠,逃跑的事,一衝而散,等待的就隻是被擊潰,屠殺。

站在曆史的角度,李恪突然對他們有了一種厭惡,厭惡這些起義者。

這些起義者他們因為無法忍受官僚地主的剝削,揭竿而起,反抗暴政,用自己的鮮血洗刷社會的不公,追求美好的生活,一直以來都隻得同情。但是,此刻在李恪看來,他們是社會秩序的破壞者,是軍閥割據的誘因,正是他們他們的活躍,才使得中原混戰不休,人口兵丁銳減,從而給了外族入主中原的機會,使得泱泱華夏近三千年來始終在封建社會的階段徘徊不前。

“哎!~~~”想及此,李恪深深的歎了一口氣,望著遠去的叛軍先鋒大軍,李恪收起了心思,下了山,隱隱的跟在叛軍的身後,直到天色漸晚,叛軍有了就地紮營的跡象,這才招過身邊的一名手下,讓他帶信給師父韓瓊,而他自己則一邊暗中盯著叛軍大營,一邊等待著師父韓瓊帶兵前來。在他看來,此戰已經是毫無懸念的必勝。

等了大約四個多時辰,時至亥時,大約安現在的算法已經是夜晚十點多鍾的時候,李恪終於等到了派回報信的那名手下的回報,師父韓瓊的大軍已經到了據叛軍大營不足五裏的地方悄悄駐紮。

聞言李恪大喜,留下數人繼續監視叛軍大營確保有無異動,李恪便急忙率領剩下的二十幾人前往和師父韓瓊會合。等到見到韓瓊的時候,李恪意外的發現了韓猛,一直打探不到韓猛的消息,原來是自己偷懶先跑回去了,李恪心中不屑的想到。

韓猛見到李恪立馬怒目而視,憤怒的眼神幾乎要冒出火來要將李恪焚化至渣。但望了一旁的韓瓊冷著的一張老臉,韓猛的火氣立馬滅了一半,嘴角一抽,身子也不由自主的顫動的一下。

韓瓊的冷眼,李恪自然也看到了,還不等李恪詢問,韓瓊便率先你開口說道,“韓猛這小子不停命令擅自當了逃兵,老夫已經狠狠的教訓了他一頓,扁他做了馬前卒,小娃徒兒莫要再計較了,還是先說說你打探到的情況,老夫琢磨一番在做計較。”

韓猛的事李恪本就不放在心上,但聽韓瓊的語氣,似乎言語中有了別的意思,一絲猶豫?!一絲愁綽?!李恪心中疑惑,不過並沒有馬上提出來,而是仔細的說明的自己探得的情況,加上自己的一些推斷,最重要的是自己對此戰必勝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