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懂得與人交往的規則一定要和諧相處,替對方著想,要顧及他人的感受。
從前,蘇格蘭有一位偉大的國王,名叫征服者威廉。他有三個兒子。
有一天,威廉憂慮地問他的謀士們:
“我在想,我死了以後,我的兒子們哪一個應繼承王位。”
“噢,國王!”謀士們說,“隻要我們事先知道你的兒子們最喜歡什麼,我們就能夠說出他們將來會是什麼樣的人。”
“這個計策起碼很值得試一試,”國王說,“把孩子們叫到你們麵前,然後隨意向他們提問。”
謀士們談了一會兒,之後都同意把年輕的王子們叫出來,一次叫一個,用同樣的問題問每一個人。
“好少爺,”其中一個人說,“回答我這個問題:假如上帝不讓你是一個男孩子,卻要你是一隻鳥,那麼你願意做哪種鳥呢?”
長子羅伯特回答:“我願做一隻隼,因為其他任何鳥都不能像它那樣使人想起一個勇猛而英俊的騎士。”
次子威廉回答:“我願做一隻鷹,因為它是鳥中之王,其他的鳥都怕它。”
三子亨利回答:“我願做隻燕八哥,因為它彬彬有禮,和藹可親,誰看到它,誰都高興。它從來不想掠奪和辱罵它的鄰居。”
謀士們談了一會兒,統一了意見就去向國王報告。
“我們發現,”他們說,“你的大兒子羅伯特,將死於監牢。”
“第二個兒子威廉,最後將可恥地死去。”
“最小的兒子,亨利,將是個聰慧、謹慎而溫和的人,他隻有在不得已的時候才會和敵人作戰。在國內他將受到人們的愛戴,在國外將受到人們的尊敬,他將在獲得巨大財富之後平靜地死去。”
最後的結局同賢士們所預言的非常相似。
亨利,成了英格蘭的國王,成了他父親全部領地的統治者。
有一個偉人說,一個人的成功與否,15%在於個人的才幹和技能,而75%在於處世待人的藝術和技巧,和大眾融洽地相處,以和諧取悅於人,這是一件很不易做到的事情。
這樣試試看:生活在社會中,交往必不可少,和諧的交往環境更有利於你的發展,但也需要你的努力。
對人有真實的興趣和好感,令對方尊重自己。
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
握手言和,用讚許的眼神交流,都會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