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金融如何支持企業“走出去”(1 / 3)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金融如何支持企業“走出去”

大趨勢

作者:趙昌會

一、經濟新常態對國際、國內產生的影響

先講第一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第一次提到關於中國經濟增長不僅僅是環境變了,支撐的要素變了,或者政策變了,而且對於最終的結果就是增長率的問題,我們要求的是7%左右,“左”可能就是7%以下,“右”比如說7%點多。從金融角度來講,或者是說金融政策來理解這個問題,是有兩個方麵需要大家注意的。一個就是在2014年之前我們在很多時候,事實上也是在用貨幣發行或變化寬鬆來支撐經濟運行,當中有很多我們的確克服了那些困難,但仍存在財政資金運行到實際經濟中的那些運行不暢的方麵。從去年開始,尤其去年下半年中國經濟運行開始變了,變成就是整體增長的曲線更加平緩,甚至支撐那條曲線很多要素,比如說出口、工業生產總值、用電量等一些主要的指標,已經很難再用刺激的手段,或者是說要鞏固原來的趨勢,就會下更大的精力,當然也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事實證明,在這個階段有點得不償失。因此,一個新概念應運而生,那就是“新常態”。新常態這個問題,如果從積極的方麵來說,它有兩個:

對外,就是說我們再也不用背負那種負擔,把我們自己的這種資源、投入用得滿滿的,我們自己確實也得到發展了,但是我們的的確確也帶動了一批國家,而這些國家的發展在經濟上他們確確實實借了中國的“東風”。但是從防務、安全這些角度來看,這些國家又和中國不是那麼一致,不一條心,比如說澳大利亞、日本、東南亞一些國家,我們現在的思路變了一下,就是說我們不用費那麼大勁,不用100%的精力都使出來,增長毫無疑問是下降了,下降到能夠持續、能夠容忍,它也能夠基本上可以接受這種程度。

但是這種下降哪怕下降不到一個百分點,它已經產生了重大的地緣經濟影響,比如澳大利亞出口鐵礦,它一看中國需求很飽滿,它就提價,澳政府覺得那些鐵企業賺了太多的錢,所以要向他們征稅,當然增加那些稅收最終要轉移到中國企業,也就是中國方麵。我們現在稍稍地往下走一點,原來澳大利亞邊遠地區那些很繁榮的小鎮現在基本上破產了,原來那些在好多方麵想靠中國企業的礦產企業,它那個價格頂不住了,一個是降價,我們現在很多中企業特別是有色金屬方麵的企業,也認為含有降價的可能性,這個空間很大。就是因為這一點,可以說改變了澳大利亞自從1990年以來的經濟態勢。

澳大利亞和中國有很多地方是相似的,反過來相似。就是凡是我們需要的,很多它都有,但問題就在於它作為供應者,從1990年到現在,一直靠中國這棵大樹,現在也成第一大貿易夥伴了,但是澳大利亞人均收入從1990年的時候大概是人均一萬六千到一萬七千,到2014年的上半年差不多是人均減少六百美元,現在這個曲線在往下走,可以說從去年澳大利亞在很多政策方麵都在進行劇烈的調整。一方麵很多時候它指責中國,說中國不民主,中國這個市場雖然對澳大利亞重要,但是澳大利亞要敢於向中國提出尖銳的批評,所以它還要打造一個十二艘潛艇的建築,它要在情報交流和防護這方麵緊密配合美國,甚至想挖日本和印度這樣的國家,來給中國施加反影響,但是我們這個“新常態”使得澳大利亞鼓足那個勁頭一下子泄氣了。所以說在國際層麵來理解,有時候你跟它吵,外交上跟它鬥,不如經濟上逼一下尤其是完全依靠中國增長的國家。我們原來增長7%、7.5%、7.4%,我們現在不需要那麼高了,這一下就可以改變很多國家的戰鬥趨向,我們不需要也不奢望,此刻把他們拉入中國的戰鬥軌道,但是的的確確他們的國際政策不能不發生改變。最有效率的就是去年在澳大利亞開會,澳大利亞被美國拉得很緊,但是澳大利亞在關鍵時刻都能夠明辨是非,像類似的情況很多,對外來影響僅以澳大利亞為例。

對內,可以說變化非常地巨大,巨大表現兩個方麵。一個就是作為一種增長文化或者是經濟發展的一種態勢,從上到下現在都接受了一個觀念,我們的增長是不是一定要拿環境來交換,是不是一定可以把子孫萬代的資源發展一錘子買賣做完?這方麵習主席講的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關係,非常有說服力,也非常辯明在折射層次擠出了這個問題。所以今年中央國務院發的文件,差不多也是關於環境方麵,也是一票否決製,這個新的舉措可以說它是改變中國經濟運行、尤其是長期運行那個慣性的一劑猛藥。以前大家認為隻要經濟上去了,別的都是不重要的,一白遮百醜,但是現在叫離任環境審計,作為一個地方長官,你不能說在的時候搞得挺好,但是走的時候不能把環境搞糟,所以這種硬約束要這樣。

跟這個相關的就是我們投入的新材料也變了,比如說從宏觀政策角度來說不能像以前那樣大規模的,長時期地允許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對某一類企業,或者是某些領域進行共同的投資支持,這種支持有時候是不計代價的,由此形成了那種所謂地方融資平台,現在要改變了。那種寬鬆的環境我相信在今後十年,也就是本屆政府的下一任以及到2022年、2023年那個時候產生的新政府都不會再接受和容忍2014年之前的那種增長模式。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或者是說我們必須從此要改進或者革新我們的發展思維模式。

二、企業“走出去”離不開金融的創新與支持

企業走出去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離不開金融企業的參與和幫助,離不開項目所在國家的環境,一個企業要走出去,那就立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為你今天的環境已經不像在國內那樣,特別是法律環境跟我們在國內大不相同。因為我是來自進出口銀行,這家銀行從1994年成立到現在,我們一直是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它的核心使命或者是說國家給它的授權就是通過各種手段支持中國企業實現國際化經營,所以我對金融支持企業的重要性有更多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