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產品出口遭遇反傾銷調查的反思
WTO實務
作者:張媛
近年來,迫於國內鋼鐵產品產能過剩的壓力,中國鋼鐵產品的出口量連連提升,而與此同時也遭致了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反傾銷調查,並且多數反傾銷調查都作出了肯定性裁定,對中國鋼鐵產品的出口征收不同程度的反傾銷稅,給中國鋼鐵行業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本文結合中國當前的經濟新常態,探析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的脫困之路,對中國鋼鐵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中國鋼鐵產品出口及其遭遇反傾銷調查的現狀
(一)中國鋼鐵產品出口的現狀
近幾年,中國鋼鐵產品出口迅猛增長,屢創曆史新高。從表1可以看出,在2011-2014年間,中國鋼材出口表現為持續、快速增長,年出口量分別為4888萬噸(同比增長14.9%)、5573萬噸(同比增長14.0%)、6234萬噸(同比增長11.9%)和9378萬噸(同比增長50.4%);鋼材出口額分別達到了513億美元(同比增長39.2%)、515億美元(同比增長0.5%)、532億美元(同比增長3.4%)和708億美元(同比增長33.1%)。
以上數據顯示,中國鋼鐵產品出口保持增長趨勢,特別是在2014年出口量激增。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麵的原因支撐中國鋼鐵產品出口量的增長:一方麵,在後金融危機時期,全球經濟已經處於複蘇階段,PMI指數在2014年1-6月的平均值已到達52.58,大大高於上一年同期水平,說明製造業景氣度已有回升跡象。再加上一些新興國家的基礎設施等硬件建設還處於需要不斷完善的階段,進而顯著增加對鋼鐵產品進口的需求;另一方麵,中國鋼鐵企業向國際市場提供的主要是價格低廉的低端產品,加上近幾年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為中國鋼鐵企業提供了進一步降低產品價格的空間,進而中國鋼鐵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得以提升,出口貿易量迅速增長。
根據最新數據,2015年1-2月中國鋼材出口量共計1156.9萬噸(同比增長26.3%),其中1月鋼材出口量再創曆史新高,但2月數據顯示鋼材出口量表現出下滑跡象,鋼材出口量為480萬噸(環比降低29.0%)。這主要就是因為當前全球鋼鐵市場需求疲軟,產能相對過剩,而中國出口的鋼鐵產品以低價格的低端產品為主,主要以價格為競爭方式,這無疑會對進口國的相關產業造成不同程度的衝擊,其國內產業的價格和市場份額可能都會受到中國鋼鐵產品的影響,進而這些進口國便會啟用WTO機製下的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方式。近兩年來,中國鋼鐵產品已被多個國家和地區啟動了反傾銷調查程序,致使中國鋼鐵產品出口受挫。
(二)中國鋼鐵產品出口遭遇反傾銷調查的現狀
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已經進入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即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鋼鐵行業不可避免地也會進入新常態。國內鋼鐵消費量已達到峰值,而中國鋼鐵產品的生產仍然保持增勢,勢必造成鋼鐵產品嚴重生產過剩,因而增加出口就成為了緩解中國鋼鐵產品供需矛盾的一種有效方式。近年來,特別是2014年,中國鋼鐵產品出口增速大幅增加,屢破曆史峰值。但是,在國際鋼鐵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鋼鐵產品的大量出口給進口國的鋼鐵行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衝擊。
隨著中國低價的低端鋼鐵產品不斷地湧入國際市場,國外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案件數也在逐漸增加,發起反傾銷調查國家也逐步從北美、歐盟、澳洲等發達國家擴散到東南亞、西亞、拉美等發展中國家。從1996年到2012年,國外針對原產於中國的鋼鐵產品反傾銷調查案件總共101起。但此後,中國鋼鐵產品反傾銷調查案件隻增不減。筆者對2013年以來中國鋼鐵產品遭受的國外反傾銷調查情況進行了梳理。
從以上反傾銷調查情況可以看出,在國際鋼鐵行業整體生產過剩的環境下,中國鋼鐵產品出口量的迅速增加,引起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歐盟、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對源自中國的鋼鐵產品發起多次反傾銷調查;此外,一些新興經濟體隨著與中國貿易量的逐漸增多,以反傾銷形式為主的貿易摩擦也日趨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