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中小企業如何走出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融資困境(1 / 3)

我國中小企業如何走出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融資困境

金融實踐

作者:魏格坤

中小企業以其經營方式靈活多變、轉移進退快速的特點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在其發展過程中,融資問題是其最難突破的“瓶頸”。出口信用保險融資(簡稱“信保融資”)為中小企業的外貿發展提供了一條便捷融資通道,其突破了傳統的抵押擔保等限製條件,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之後,除了能夠最大程度降低出口收彙風險之外,還可以拿著保單到銀行進行融資,銀行接受企業簽訂的《賠款轉讓協議》並憑借中國信保開出的保單和買方信用額度,幫助企業提前將應收貨款變現(貨幣可以是人民幣也可以是合同規定結算貨幣)以此來規避外彙風險。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貿易融資出口信保融資業務使中小企業、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簡稱“中國信保”)三方共同合作,開展為中小企業提供貿易風險管理、資金融通的綜合服務,不僅降低了銀行放貸風險,而且對增加出口信用保險企業的業務量也起到很好的促進性作用。

一、我國中小企業利用出口信保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出口信保融資覆蓋麵不足

出口信保項下的融資業務是我國政府為解決中小企業發展而製定的一項方案。2009-2014年我國出口信保覆蓋率由8.20%躍升至15.6%,雖然已經達到了目前國際出口信保平均覆蓋率15%—20%的水平,但是相較於國際貿易大國還是相差較大,比如日本、法國、英國這些國家的出口信保覆蓋率分別為60%、50%和45%,基本都保持在40%以上。由於我國出口信保的覆蓋麵那麼低,出口信保項下的融資對中小企業的覆蓋麵就更低了。另外,中小企業參與出口信保的數量也很少,目前市場上中小企業開展融資業務比例均低於2.5%,而從出口信保的融資金融與保險企業總融資規模比較上看也僅占3.1%的低比例,遠遠落後於大型企業的占比。可見中國信保更偏愛於給那些資金力量雄厚的大企業提供出口信保融資業務,以保證回款的安全性,目前中國信保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遠遠不能滿足其發展的要求。

(二)投保和融資環節斷開操作繁瑣

在我國辦理出口信保融資業務需要涉及到投保和貸款兩個相對獨立的環節,因此在實際操作上會比傳統的的銀行抵押貸款的手續要繁雜一些,這對於一些剛剛開始接觸出口信保融資的業務員來說,會覺得難以理解和接受,操作上手慢。2010年,有調查組以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浙江省的出口信保融資情況進行調查,參與調查的268家中小企業中有90家企業認同上麵提到操作繁瑣的觀點。近幾年,中國信保為幫助中小企業提高投保的效率,創建了“中小企業信用保險E計劃”、“中小企業中國信保易”和“信保通”網上平台和移動終端。通過它們,中小企業可以在網上辦理投保業務和資信評估,但是不能辦理融資業務,仍需要企業自行到銀行辦理。這樣一來,中小企業要完成信保融資必須在中國信保和融資銀行之間來回穿梭,費時費力,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企業投保融資的積極性。

(三)買方資信調查時間效益不確定

雖然中國信保從2004年起每年都會根據自主開發的國家風險評估模型發布《國家風險評估報告》,直觀的、全方位、多層次地給出了全球192個主權國家的風險參考評級。但這樣的大宏觀評估數據資料對中小企業來說是不夠的。中小企業想要了解買家資信情況,需要繳納1200元查詢費用,委托中國信保幫忙調查。

目前中國信保在全球主要國家已經開始布設信息網絡,但其網絡係統的成熟度偏低,收集信息的功能也不夠完善,對不少中小企業在判斷風險度問題上不能提供準確的定位服務而造成拒保比例高居不下。比較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已經比較成熟發達國家,小企業從申請投保到最終簽約平均隻需要5天,而我國的投保申請的實際操作從中小企業提交申請,到中國信保審核,再到在委托國外資信機構調研直到反饋,短則半個月,長達一個多月,容易造成中小企業快速反映市場優勢的喪失。

(四) 企業還貸風險和銀行放貸風險之間存在難以調解的衝突

站在銀行的角度,出口信保融資業務的還款來源於對應出口的回款或中國信保的賠款,但銀行在具體處理業務時卻僅考慮企業還款的時效性,對於款額是否來源於對應出口的彙款並不作了解,甚至規定企業購彙還貸,在回款問題上缺乏具體規範和標準。例如江蘇一中小企業與印度客商簽訂356萬美金的出口合同,將應收賬款全部辦理出口信保融資,而在購彙還貸到期時,企業因沒能及時從印度客商處收彙就用另一出口印尼合同的貨款代替還貸,如此非誠信操作卻難以體現在銀行和中國信保對該企業的信用記錄上。實際上該企業出口印度合同的款項因超過了半年沒能回收基本可視作壞賬,而銀行和出口信保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繼續視該企業為優質客戶對待。另一方麵,企業由於沒能及時得到來自金融中介的風險預警而承受越來越大的貿易風險,終將在難以承受時麵臨破產的結局。另外,銀行給予中小企業出口信保資金融通的門檻較低,隻要有中國信保的保單、買方限額和《賠款轉讓協議》基本上就可以放貸了,這種貿易融資方式回款的最大特點是自賠性,對融資銀行來說也增加了不少風險,包括不良企業通過不當手段進行“騙貸”的信用風險、中國信保的免責風險、融資銀行自身操作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