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張儀唆擺四國動搖,楚軍破關秦王贖城(1 / 2)

楚將昭睢得令,便帶著五萬楚軍到了關前,將楚軍分四組,每組一萬,輪流攻打城關,五千楚軍分兩路包抄兩側山嶺,五千楚軍分三組輪流撞擊三個城門。準備妥當,一聲令下,五萬楚軍殺聲震,攻城楚軍個個左手舉盾,右手抓斧,猛剁猛擊城牆,撞門的楚軍不顧擂石滾木,一個倒下,一個補上,前仆後繼,用大木猛撞城門。碰!碰!碰!城門越來越鬆了,碰!碰!碰!城牆越來越破爛,已經有洞口了。城上秦軍將領大叫:“快!快!快用石頭、滾木砸城牆下和城門下的楚軍,快把牆洞給我堵住”。

軍士回答:“將軍!楚軍已在城根和門邊了,很難砸到他們呀!還有我們的擂石滾木越來越少,士兵越來越疲倦,氣力不佳了”。這時,又有軍士慌忙跑來:“報!兩路楚軍已攻上兩側的山嶺,把守水源的秦軍將士已全部戰死”。秦軍守城副將:“將軍!眼看城關就守不住了,兩側山嶺的楚軍很快就會沿著水道攻進關來,再不走就會全軍覆沒了”。將軍:“人在關在,準備刀槍,與楚軍拚了”。 付將:“楚軍勢大,何必白白送死呢!趕快引兵退走潼關,待大隊秦軍到來,再來收關不遲”。 守關將領眼看關下楚軍,後無援兵,隻好痛苦大哭:“將士聽令!開後門,全軍退往潼關”。

碰!碰!碰!牆洞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了。碰!碰!碰!城門搖搖欲倒、終於被撞開了。昭睢一馬當先,率著大隊楚軍殺進關內。僅僅三個時,號稱固若金湯的函穀關就被攻破了。楚軍在這三個時的攻城過程中,付出了八千將士的性命。秦軍棄關而逃,被斬二千餘名。各國聯軍隨之相繼入關。

楚懷王:“為確保作戰計劃成功,兵分二路,魏、韓十萬大軍從這裏北渡黃河,沿黃河而上至風陵,西渡黃河至秦東鎮,一路從這沿著山川而上,二路大軍於潼關、華陰(市)會合,直取渭南(市)”。其實,就在趙、燕和楚軍兩次攻打函穀關時,魏惠王就已私自暗中下令在本土的十萬魏軍分兩路各五萬,一路從河津(山西河津市)西渡黃河到韓城(陝西韓城市),結果在合陽(陝西合陽縣)被秦軍打得大敗而回。另一路從風陵西渡黃河至秦東鎮,也被早已埋伏在潼關的五萬秦軍打得大敗而逃,死傷慘重。

正當楚懷王準備調兵遣將,大舉進功時,忽見魏、韓、趙、燕四國使者送來奏本,原來是秦相張儀給魏、韓、趙、燕四國的書信。張儀給魏、韓的信:“有秦在,才有魏、韓在,秦國要是被六國聯軍打垮,那麼,魏、韓還能存在嗎?秦國一垮,楚、齊的大軍就會攻打魏、韓二國,那時,有誰能幫你們抵抗楚、齊的軍隊呢?楚之所以不能滅韓,齊之所以不敢伐魏,那是因為有秦在。現在魏、韓夥同楚、齊伐秦,實是在給自己掘墳墓。因此,不如秦、魏、韓三國講和修好,這樣,才能保證你們的安全。是不是這樣,請大王仔細想想”。

張儀給趙、燕的信:“我趙、燕真是傻呆,秦國是虎狼,難道齊國就是羔羊。不知是秦國還是齊國經常侵略趙、燕二國,是秦國嗎?不是,是齊國。趙、燕所要對付的軍隊是齊王的軍隊,現在,你們千裏迢迢帶兵來到這裏為了什麼?打勝了你們能把關中搬回去嗎?不能,得地得利的是魏、韓,你們連軍費也得不到補償,誰給你們呀?難道魏、韓會割地賠償給你們嗎?無論是勝是敗,你們隻能是損兵折將,一個不留神,魏、齊兩國的軍隊就會轉過頭來把你們吃掉。而秦國正好可以幫助你們牽製魏、齊的軍隊。因此,不如咱們罷兵言和,握手修好,這樣,秦軍就可以幫助你們攻打魏、齊,你們也就可以得到魏、齊的土地”。

魏、韓、趙、燕四國給了張儀這麼一遊,也就都不想再打了,主張和秦國講和。楚懷王:“怎麼剛剛破關就打退堂鼓,不想前進到潼關的可以帶兵走人”。 魏、韓、趙、燕四國又,我等率軍幫你們駐守函穀關,萬一你們失利,我們也好接應們”。楚懷王:“不必了!函穀關容納不了那麼多軍隊,你們既不想進,又不想走,那就在關外那片空闊地帶駐紮”。 楚懷王接著對齊王:“楚將昭睢和司馬淖滑率五萬楚軍先行,齊將田賁率五萬齊軍斷後,留心沿途兩旁山嶺有秦軍埋伏。另四萬二千楚軍和二萬齊軍留守函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