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昭明台鄭王後點將,戰襄陽樊懷雙受命(1 / 2)

這襄陽城雄據漢水中遊,楚莊王時便在此設立襄邑(縣)。它北臨漢江,與樊城相望,三麵周長十三裏的護城河,護城河最寬處達5米,僅在東北角和西北角二處狹窄地帶可以進出,南麵的護城河有一條大木橋可以通過。隻見楚將懷英右手一揮,大聲的:“萬箭齊”!頓時,前麵的一萬楚軍萬箭齊,快到江岸的魏、韓軍士被這突如其來的萬箭齊,來不及拿起盾牌,隨紛紛中箭落水,二萬楚軍弓箭手輪流放箭。

刹那間,漢江水麵兵船上的魏、韓聯軍便被射殺近萬名。公孫衍、韓當見狀,隨一麵急令軍士舉起盾牌,拿起弓箭,與楚軍對射,一麵令軍隊沿江而下,在張灣村渡江,繞到上州、錢營村過江。這樣一來,公孫衍、韓當的十二萬聯軍雖然能對襄陽城實行了四麵包圍,但卻繞了個大彎,給楚軍在襄陽城作周密的布防贏得了時間,又因這襄陽城三麵是護城河、一麵是漢江,且有五萬楚軍把守,公孫衍、韓當想從東北角、西北角的二處狹窄地帶和南麵的護河大橋上,在短時間內攻進去,確實還真的不容易。

這時,鄭王後的立於襄陽城內的昭明台,對公孫衍、韓當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隨之手拿令箭:“樊離聽令!命你為將軍,率荊門的一萬楚兵把守城南的護河大橋,記住!不可貪戰,不可殺過橋去,要設法拖延時間,等待援軍到來。隻要率軍守住大橋,把敵軍堵截在橋頭對麵,便是大功一件”。樊離:“末將領命,定不負王後厚望”。王後接著:“懷英聽令!命你為大將,率二萬都城衛軍守護東北角通道,不可戀戰、貪戰,不可殺出城外,我料公孫衍必率大軍攻這而來,公孫衍乃魏國名將,你可誘其單打獨鬥,拖延時間,隻要把魏軍堵截在城外,便是大功一件”。

懷英:“末將領命!決不負王後所望”。 鄭王後接著:“七千都城衛軍和三千荊門楚兵把守襄陽城內的漢江河岸,多備弓箭,嚴防魏、韓軍隊從江麵攻上岸來。餘下的一萬都城衛軍,隨我把守西北角的通道,我料韓當必率軍攻此而來。襄陽城內居民,適齡男女皆在城內助戰,不得驚慌,做好備戰後勤工作”。罷,隨移駕西北角的夫人城。

這時,鄂州侯的三萬楚軍步兵已到胡集鎮,聞訊王後已在襄陽,魏、韓軍隊已渡過漢江,圍困襄陽,隨令全軍跑步前進,但胡集鎮離襄樊還有一百一十裏路,步兵得走九個多時才能到達。奉命從宜昌向襄樊進的唐蔑三萬步兵已出遠安縣,從隨州開來的三萬楚兵民勇已出均川鎮,正朝襄陽迅跑來,而唐蔑的一萬騎兵也已從秭歸,疾地向襄樊奔來。由此看來,荊漢的各地援兵趕到襄陽起碼得八、九個時以後,這就意味著王後在襄陽的五萬楚軍須麵對魏、韓十三萬軍隊的四麵圍攻,連續與敵作戰並堅持九個時,援兵才能趕到。

其實,在這之前,鄭王後已環視周圍地勢,心裏早已盤算過:十三萬魏、韓聯軍在過江搶岸時被楚軍突如其來的萬箭齊,至少被射殺一萬兵,現在漢江水麵乃有二萬魏軍準備過江搶岸,明在張灣鎮渡江,繞到上州、錢家營過江的公孫衍、韓當各有五萬軍隊。由於襄陽城東北角的通道有6米寬,且後麵有大片平坦開闊地,便於大軍進攻和大隊人馬屯兵,但通道口隻有6米寬,以一對二沒問題,西北角有1多米寬的通道口,後麵雖是開闊的平坦地帶,但通道口很窄,大軍無用武之地,以一對三沒問題,南麵隻有一道四米來寬的護河大橋,馬車雖然能夠通過,但大軍無用武之地,要守住並不難。

鄭王後盤算過後,隨將戰鬥力較弱的一萬荊門兵勇放在南麵橋頭,配以千軍勇將樊離鎮守,將戰鬥力很強的二萬衛軍放在西北角,由武功最好的將領懷英率領對付公孫衍,自己親帥一萬衛軍對付韓國名將韓當的三萬韓兵,將七千衛軍配以三千兵勇守護四裏長的襄陽城的漢江河岸,並接應東西兩角。由於襄陽城的特殊地勢,鄭王後完全有信心憑著三萬七千名衛軍,一萬三千名楚民兵勇,在襄陽城內抵抗公孫衍、韓當的十二萬聯軍。不僅如此,襄陽城內,有楚民助戰,送飯送水,搬運武器、石頭,幫助打擊敵兵,楚軍沒有後勤之憂,全部可以走上戰場,而公孫衍、韓當則不同,十二萬軍隊要吃飯喝水,戰馬需要喂養草料,軍隊要安紮營帳,這些都需要人力和物力才能完成,這就決定魏、韓聯軍在城外能夠投入戰鬥的也就隻有九萬兵。因此,鄭王後更有信心和把握,即算沒有援兵的到來,也能和公孫衍、韓當的軍隊對峙三,最終將其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