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道樊離力斬千五兵,看懷英槍挑公孫衍(1 / 3)

樊離一見,長刀一揮,“殺”!隨縱馬揮刀,衝殺過去,楚軍見狀,殺聲如雷,個個手舉大刀,向橋上韓軍衝殺過來。這樊離一殺入韓群,便長刀疾舞,頓見刀光四射,頭顱滾滾,橋上韓軍紛紛倒下。能在樊離長刀下逃生,也被衝上來的楚軍亂刀砍死。別看樊離所帶的是剛從荊門招募的一萬兵勇沒有經過練戰,可都是十八到四十歲的壯男。這因為他們都沒上過戰場,隻知短兵相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隨都個個不顧生死,揮刀左右亂砍亂殺,加上半月前南陽陳軫派人運回來很多盔甲兵器,都是真刀真槍,裝備優良。而這些鄉丁民勇平時沒練過槍,隨大多手拿大刀,使勁亂劈。不一會,橋上韓軍全被砍殺,韓軍在南橋頭後退百步,列陣以待。樊離見狀,手一揮,收兵回大橋北岸。經此一戰,楚軍雖然全勝,斬殺韓軍數百名,但卻被韓軍識破,知道楚軍中隻有將領樊離一人,其餘都是新募兵勇。於是,韓軍將領隨令韓軍步兵掠陣攻上橋來。

樊離見狀,知道橋上戰馬不好運動,隨下馬手握大刀,率領楚軍立於橋中。這木橋寬隻有四米,韓軍四人一排,每隔三米一排,樊離的長刀左右一揮,殺傷力便四米,正所謂“一人當橋,萬夫莫開”。是的!一排中的韓軍沒有一個能從樊離刀下溜過。可是,韓軍一知楚軍的真正戰力,隨三米一排,源源不斷地掠陣而來,前排倒下,後排上來,如此攻打,任憑樊離再勇,能殺多少韓軍呢?樊離一連斬殺三十排一百二十名韓軍,可韓軍還是連連不斷地攻上橋來。樊離隻感氣喘呼呼,後繼乏力,隻好退下來休息,讓兵勇頂上。這樣一排一排的四人對戰,這些未經訓練的鄉丁民勇組成的楚軍就吃虧,基本上是以四比三的死亡數字出現。樊離見狀,非常焦急,可也沒辦法,隻好半時後又在接上去戰,如此輪流,從早上戰到下午二點多,整整六個時,樊離一人戰了十二場,斬殺韓軍近千名,兵士對戰十二場,楚軍死亡一千,韓軍七百,大橋下的6米寬的護城河死屍慢慢堆起來了。

如此戰鬥下去,一萬楚軍戰沒,二萬韓軍也就所剩無幾了。於是,襄陽城南麵大橋的爭奪戰呈現拉鋸式,戰鬥雖然很激烈,但是僅在四米寬的橋麵上對戰,死亡的人數並非很大,等到楚軍援兵到來,整整已經持續七個多時的戰鬥,楚軍戰亡一千五百名,韓軍被斬二千八百名,有一千五百名為樊離一人所殺。難怪人們常:“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這場長達一的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襄陽守護戰中,最為激烈的還是襄陽城的東北角和西北角,因這二處既是魏國名將公孫衍和韓國名將韓當親自率軍攻戰,也是此次攻城的主力,而楚國王後鄭袖也深知其中厲害,隨將三萬都城楚軍衛軍設於此地二處阻擋敵軍。

論戰鬥力,一對一,魏、韓軍隊不是楚都衛軍的對手,打耐力,楚軍衛軍以一對二沒有問題,正因為如此,鄭王後對這場五萬楚軍對付十二萬魏、韓聯軍的襄陽守護戰很有信心和決勝的把握,北麵的漢江和南麵的大橋阻擊戰顯然已經證明了鄭袖的必勝信心。在襄陽城東北角(現襄陽公園),有一處6米寬通道,那時還沒有城牆,通道外是一大片空闊平地(現襄樊市氣象局),正好屯兵,魏國名將公孫衍的五萬魏軍就屯集在這裏。剛被鄭王後任命為將軍的十六歲將懷英率二萬楚軍都城衛軍就堵在這道缺口上。懷英看到這裏,既沒有高地,也沒有城牆可憑,知道隻有軍陣對軍陣的搏殺。隨令軍士一字橫排,一排左手持盾,右手大刀,二排弓箭長槍,三排又是左盾右刀,行與行之間軍士的站列又相互錯開,各自保持攻戰距離還好,這通道隻有六百米,一排隻需三百人,這魏軍要想連續戰垮六十層訓練有素、攻守兼備的楚軍戰陣,當真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