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六日,在商南城關鎮,三萬韓軍正在圍攻侯醜的二萬楚軍,在西峽城關鎮,四萬韓軍正在圍攻侯醜的三萬楚軍,雙方實際上處於一守一圍的對峙狀態。商南城關鎮的韓軍聞訊昭睢的馬軍已經出了少習關,前往商南城關鎮奔來,急忙撤往西峽,與那裏的三萬韓軍會合。可是,韓軍的三千騎兵是跑回去了,二萬七千步兵剛剛跑到重陽鄉,便被昭睢的楚軍騎兵追上,韓軍步兵被斬二萬二千人,其餘的五千韓軍步兵全部棄械投降。
這時,西峽的三萬韓軍聞訊,便倉惶逃至雙龍鎮,等到昭睢的五萬楚軍騎兵全部到了西峽,景翠的四萬楚軍騎兵也已經到達朱陽關鎮,正向雙龍鎮馳來。昭睢聽南宮鄭袖鑾駕親征,在襄陽城大敗公孫衍、韓當的魏、韓聯軍,唐蔑已經率領楚軍趕到,徹底擊潰公孫衍、韓當的軍隊,相繼收複了樊城、鄧州、新野、鎮平、內鄉,現正在追擊魏、韓聯軍,已經到達南召了。
於是,昭睢便令侯醜回到商邑坐鎮,並快馬傳令景翠率領全部騎兵,追擊已經逃至兩河口的四萬名韓軍。接著,昭睢率著五萬楚軍騎兵疾的奔向南召。而景翠的四萬楚軍騎兵,在南蒿坪追上了敗逃的韓軍,韓軍雖然有四萬兵,但騎兵卻是不到一萬名,當然不是四萬楚軍騎兵的對手了。四萬韓軍隻有八千騎兵逃脫到盧氏,景翠的四萬楚軍騎兵一共斬殺韓軍二萬五千名,俘虜五千兵,截獲戰馬一千匹,盔甲兵器三萬套。
接著,景翠便下令三千楚軍騎兵留守欒川,並快馬傳令西峽開來的二萬名楚軍步兵駐紮在欒川,用截獲的三千匹戰馬馱著三萬套盔甲兵器,令五千楚軍騎兵,押著五千名韓軍俘虜和戰利品,返回到西峽,並令返回西峽和暫留欒川,兩處的一萬楚軍騎兵,隨後便迅趕到南召會合。景翠調撥完畢,隨率著三萬楚軍騎兵,經黃土嶺、喬端鎮向南召馳來,而留守在欒川和到西峽的一萬楚軍騎兵也在第二及時地趕到了南召。
至此,商南、西峽的七萬韓軍,隻有八千名韓軍騎兵逃回到盧氏,其餘的二千名韓軍騎兵、四萬七千韓軍步兵都被楚軍斬殺,一萬名韓軍成為楚軍的俘虜。楚軍截獲戰馬二千匹、盔甲兵器五萬八千套,並占領了韓軍的欒川縣。
話回來,在南召,公孫衍和韓當聞訊昭睢、景翠的九萬楚軍騎兵向南召馳來,嚇得連營寨都不拔了,急急地下令軍士跑步回魯山。唐蔑見狀,隨對付將鄧通:“樊離率著一萬楚軍騎兵、五萬楚軍步兵進取魯山,公孫衍早就已經派出八萬魏軍步兵趕去魯山增援了。我料樊離得知這一消息,必定會率領軍隊在半路上堵截。現在公孫衍、韓當的全部軍隊已經撤退,若是公孫衍率著他的一萬魏軍騎兵先行,那麼,樊離的軍隊就有危險了。因此,你可率領一萬七千楚軍騎兵馬不停蹄,火馳往魯山,相助樊離”。
鄧通得令,隨即率領一萬七千楚軍騎兵馳往魯山。南召到魯山不及九十裏,楚軍騎兵在二個半時後便可到達。果然不出唐蔑所料,樊離率領一萬楚軍騎兵、五萬楚軍步兵到了黃土嶺,聞訊公孫衍的八萬魏軍步兵趕來救援魯山,隨即當機立斷,毅然率領軍隊截住八萬魏軍步兵,雙方對峙於泰山廟一帶。魏軍雖然多了二萬兵,但一無大將,二無騎兵,隨停止前進,列陣不敢向楚軍起攻擊。雙方正在相持,公孫衍率著九千魏軍騎兵先行趕來。
樊離一見,不等公孫衍的九千魏軍騎兵列陣喘息,便令一萬楚軍騎兵向公孫衍的九千魏軍騎兵起攻擊,打得公孫衍的九千魏軍騎兵招架不住,連連後退。無奈,魏軍步兵眾多,八萬魏軍步兵衝殺過來,樊離隻好率領楚軍騎兵退回步兵陣前。公孫衍見樊離的楚軍步兵隻有五萬人,隨令全軍衝殺過去。樊離一見,便令楚軍騎兵衝殺魏軍步兵,楚軍步兵列陣應戰。戰場上,公孫衍的魏軍步兵是多了三萬,占盡了優勢,但是,魏軍的騎兵卻是少了一千,且是遠道奔來,軍士和戰馬未經休息,已很疲倦,明顯處於劣勢。
公孫衍見狀,急忙下令,抽出一萬魏軍步兵增援騎兵。這樣一來,對陣決戰的魏軍步兵,還是多了二萬。可是,這樊離不僅是都城衛軍的千軍勇將,其五萬步兵有二萬是荊州的都城衛軍,最擅於萬人兵陣的守護攻戰,戰鬥力很強。而魏軍步兵因連連戰敗,從襄樊一直逃到魯山,一路上,又遭受楚軍不停的追擊,將士少有休息,逃命之心惶惶,士氣早已低落。因此,魏軍步兵雖然多了二萬人,卻難以攻破楚軍的十層大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