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尉氏楚軍複八縣,困大梁魏襄王求和(1 / 2)

昭睢接到鄭袖的詔令,隨命人將韓襄王所進的金銀珠寶送回荊州。七月二十日,樊離率領一萬楚軍騎兵、四萬楚軍步兵回到了長葛。這時,長葛聚集了十六萬楚軍騎兵、十五萬楚軍步兵,連同許昌、鄢陵的六萬楚軍一共是三十七萬大軍。昭睢隨令唐蔑為主將、樊離為副將,率領楚軍騎兵四萬、步兵六萬駐守許昌,嚴防新鄭的十五萬韓軍;自己則與景奎、景翠統率十二萬楚軍騎兵、十五萬楚軍步兵,攻打中牟、大梁的魏軍。

七月二十一日,昭睢對景奎、景翠:“現在大梁、中牟尚有二十五萬魏軍,若是他們憑著城牆營寨,隻守不出戰,則難圖了。若是強行攻城,大梁城牆堅固高大,必然傷亡慘重。因此,我的意思是,設法將大梁、中牟的魏軍引出城外,然後將其消滅,未知二位的意見怎樣”? 景奎、景翠:“上柱國有何打算?請盡管吩咐”。

昭睢:“我的想法是,用一軍攻打尉氏,引魏襄王率軍出來救援,再用騎兵抄其後路,前後夾擊。公孫衍聞訊,必然率領中牟的魏軍前來增援,我再用騎兵切斷其退路,必能大獲全勝”。景奎、景翠:“善”!昭睢隨令景奎率二萬楚軍騎兵、十萬楚軍步兵先行,攻打尉氏。魏襄王聞訊,果然急忙下令,命修魚、封丘的五萬魏軍南渡黃河,趕來開封駐守;滎陽魏章的八萬魏軍,迅開到中牟集合。而魏襄王自己則親自率領大梁的二萬魏軍騎兵、十三萬魏軍步兵,馳援尉氏。

正當景奎與魏襄王的大梁魏軍對峙於尉氏之時,昭睢便令景翠率領五萬楚軍騎兵,環行二百餘裏,穿過通許和杞縣之間,包抄到魏軍的後麵,並令五萬楚軍步兵火向尉氏進。景奎聞訊景翠騎兵已經繞過通許,即向魏襄王的軍隊起攻擊,魏襄王隨令二萬魏軍騎兵、十三萬魏軍步兵全線出擊,迎戰景奎的二萬楚軍騎兵和十萬楚軍步兵。

雙方正待接戰,快馬來報魏襄王:“報大王!楚軍五路騎兵已經繞過通許,正從後麵包抄過來”。魏襄王聽了大驚,想收兵已經來不及,因為魏軍一收兵,楚軍就會乘勢掩殺。魏襄王隻好一麵分兵拒之,一麵快馬傳令公孫衍率領中牟的魏軍來救。魏軍的快馬剛走,景翠的五路楚軍騎兵,已經包抄到魏襄王的軍隊後麵,隨向魏襄王的軍隊起攻擊。

魏襄王的二萬魏軍騎兵正和景奎的二萬楚軍騎兵酣戰,忽見魏軍步兵喧嘩大亂,景翠率著五路楚軍騎兵從後麵衝殺過來。魏軍步兵人數雖多,有十三萬之眾,但要多少步兵,才能抵擋得住楚軍五萬騎兵的左蕩右擊呢?而且景奎的十萬楚軍步兵,也已經從正麵,鋪蓋地的衝殺過來,魏軍步兵隨之變成亂麻。可以予料,頂多一個時,魏軍步兵就會全部被消滅。魏軍的步兵一敗亡,楚軍步兵便會潮湧般地撲向魏軍騎兵。魏襄王的騎兵在楚軍騎兵、步兵的合力攻擊下,也就會徹底潰敗。

這時,從中牟方向傳來戰鼓聲響,公孫衍率領一萬五千魏軍騎兵如箭一般快的馳來,後麵還跟隨著八萬魏軍步兵。景翠一見,戰刀一揮,撥出二萬楚軍騎兵迎戰公孫衍的一萬五千魏軍騎兵。雙方一接戰,公孫衍的魏軍騎兵因數量少便處於劣勢。而在此時,魏襄王的二萬魏軍騎兵、十三萬魏軍步兵已經全線潰敗。但聽西南方向戰鼓擂響,楚將昭睢的五萬楚軍騎兵穿過大馬鄉、黃店鎮,殺向公孫衍的八萬魏軍步兵,截斷公孫衍的魏軍騎兵的退路。公孫衍的八萬魏軍步兵正在跑步前進,給昭睢的五萬楚軍騎兵當頭一衝,頓時大亂,死的死,傷的傷,倒下了四萬兵。

昭睢隨令四萬楚軍騎兵,衝殺公孫衍的四萬殘餘的魏軍步兵,然後又撥出一萬楚軍騎兵,從後麵衝殺公孫衍的魏軍騎兵。公孫衍的一萬五千魏軍騎兵,在昭睢、景翠的三萬楚軍騎兵的前後夾擊下隨之潰散。公孫衍僅率著五千魏軍騎兵拚死殺入重圍,營救魏襄王。這時,魏襄王的魏軍隻剩下六萬步兵,一萬騎兵。楚將景奎、景翠的楚軍騎兵、步兵,已經將魏襄王的軍隊緊緊圍住。就在這個時候,從南營鄉方向,又傳來了陣陣戰鼓聲,昭睢的五萬楚軍步兵,個個手舉明晃晃的戰刀,正迅地向尉氏奔殺過來,眼看魏襄王的軍隊就要全軍覆沒了。

正此千鈞一之時,西北方向戰鼓擂動,從中牟方向奔來了一萬五千魏軍騎兵,六萬五千魏軍步兵,為一員大將,手舉長刀,奔殺過來。這員大將不是別人,正是在偃師被熊彪打敗的魏國名將魏章。隻見魏章長刀所向,楚軍騎兵紛紛落馬。昭睢一見,即令二萬楚軍騎兵,迎戰魏章的一萬五千騎兵,三萬楚軍騎兵衝殺魏章的六萬五千步兵。接著,昭睢大吼一聲,縱馬揮槍,向前衝去,迎戰魏章。

景翠一見,急忙撥出二萬楚軍騎兵,衝殺魏章和公孫衍的步兵。公孫衍見狀,急忙率著一萬魏軍騎兵,保護著魏襄王,突破景翠騎兵的包圍,向開封方向逃去。景翠正想率領二萬楚軍騎兵追擊,忽然聽到東北方向戰鼓擂響,從開封方向奔來了五萬魏軍。這五萬魏軍正是從修魚、封丘,渡河到開封駐守的。他們一聽到魏襄王在尉氏被困,即迅趕來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