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思維謀略: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充分發揮創造性 (1)(1 / 3)

世上隻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有內涵的人,是擁有大智慧的人。正是大智慧使他們在處於困境的時候,不沮喪,不落淚,反而積極地用頭腦去想盡各種辦法,從而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如果一個人隻知道一味地拚命工作,冒失地采取行動,事業也很難取得成功。要想生活和工作得很自在,又要過得好,不僅需要努力,也是需要講求策略,需要一點方法和技巧的。一個成功者必須要有足夠的智慧

“智慧”一詞,在我們的生活中使用得太多了,各行各業的人士都會驕傲地說到他們的智慧。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也都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智慧,讚美智慧,並渴求智慧。

智慧到底是什麼呢?有人把它說成是知識,以為知識越多,就越有智慧。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我們今天無時無處不在受到信息的包圍和信息的轟炸,似乎所有的信息都是真理,仿佛離開了這些信息,就不能生存下去了。但是,你掌握的信息多,隻能說明你知識的豐富,並不等於你掌握了智慧。假如一個人智慧不足,即使知識再豐富,也發揮不出來,因此,很難有大的作為。

智慧指的不是本能,智慧是一種理解能力的累積,它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有了智慧,才能擁有其他的東西。

別人可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一個成功者,並不一定非要有多麼廣博的學問,但必須要有足夠的智慧。

有知識不等於有智慧,知識積存得再多,若沒有智慧加以應用,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產生不了力量。知識是靜態的,人有了知識,還應該明白如何正確地將所掌握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沒有智慧,充其量不過是一本記載著知識的書。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或許會對我們有所啟示:

一隻喜鵲對聰明的猴子說:“如果你到我家去,我會給你看好多有趣的東西!它們全是珍寶,都藏在一個洞裏。”

猴子跟著喜鵲來到他的家。喜鵲取出了半條鮮豔的絲帶、一個皮帶卡子、兩枚徽章、半個梳子、剪刀鞘、一團紗布、吉他上的三個弦軸和其他廢物。

喜鵲說:“怎麼樣,猴子,你不妒忌我嗎?你不感到驚訝嗎?其他喜鵲可沒有我這樣的財產。”

聰明的猴子看了一眼喜鵲,搖搖頭說:“荒唐,你收集了一堆毫無用處的漂亮貨。在這方麵,我就做得比你好。因為,我隻保存有用的東西。不信,你看看我的顎骨。我的顎骨下麵有兩個腮,也叫頷下肉,可以收縮,可以張開。有了多餘的食物,我就把它放在兩個腮下,等我需要時再吃。你隻收集了一堆廢物——破布和垃圾;我收集的是核桃、榛子、糖、肉、還有其他不可缺少的營養品。”

這個小故事可以帶給我們多方麵的啟示。當今已進入了信息時代、網絡化時代,在信息量極度擴展的今天,智慧已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國際未來學研究所專家佛內爾博士說過:“明天的資本,就是智慧”。每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要想很好地發展自我,就要掌握一定的智慧。而真正的智慧不是堆砌許多無足輕重的信息,而是選擇那些最重要的和最實用的知識。

生命之舟要揚帆遠航,離不開智慧的櫓。智慧是人生最大財富,智慧是人生無價之寶,智慧是成功之母。可以說,一個人擁有的智慧越多,越實用,他在一生中的成就就越大,他就越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開創更加幸福美滿的人生。

智慧是頭腦的智能,是一種洞察力和判斷力。有勇氣,能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能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而有智慧,卻能分辨出何事能改變,何事不能改變;知道什麼時候“為”,什麼時候“不為”。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做事效果,減少奔向成功過程中的阻力。

智慧有時就是一種權衡和折中,用中庸拒絕極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務實發揮影響,用冷靜掌控抉擇,用自覺端正態度,用學習積累經驗,用勇氣放棄包袱,這就是智慧顯現。為了獲得成功,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