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人生中,誰也不可能一帆風順,誰也難免要經曆挫折和坎坷。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得好:“一切幸運,並非沒有煩惱;而一切厄運,也並非沒有希望。”關鍵在於你怎樣對待。弱者與強者之間,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意誌力量的差異。人一旦有了意誌的力量,就能戰勝自身的各種弱點,突破人生中的種種障礙。遭受挫折不但可以使人生積累經驗,而且挫折可使人生得到不斷的升華。關鍵是你要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絕不知難而退,絕不輕易放棄!你能否成功隻和你所抱持的態度關係密切
不管你現在身處何方,擁有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如果想向理想的人生進發,你所能具有的最重要的資本之一就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文學作品和曆史中到處可見這樣的人:他們多次遭受障礙;他們比身邊的人更缺乏天才;他們生活在最惡劣的環境中;他們總是麵對眾多的失敗……可是,你在成功者的名單中,卻能找到他們其中許多人的名字。
為什麼?當他們周圍的人失敗的時候,當別人更具有天才的時候,當別人擁有更多機會的時候,當別人具有更多有利的資源的時候,他們是依靠什麼實現夙願的?
其秘訣就在於:他們具有成功者的態度!
在一場重要的美式足球比賽中,東道主隊被客方球員帶球進入達陣區內,對方一下子就領先了6分,而比賽眼看就要結束了。外接員的號碼被觀眾大聲叫喊著。整個下午,他都在球場上拚命來回奔跑著。他的身體各處都被對方的防守隊員撞得生疼。而且,他知道,整個下午,四分衛的壓力一直很大,防衛組需要傳球的時候,他傳球到位的比例遠遠低於平時的水準。
所以,他就放緩了自己在球場上的奔跑速度。他想偷一會兒懶,目光不由自主地去找球。令他感到吃驚的是,他看到球正朝著自己飛來——傳得正好到位!這位失敗的外接員以一個很漂亮的姿勢一躍而起,企圖接住球。但是,他跳得稍低了一點點,球落在了場地外麵。觀眾群中傳來了不滿的叫聲。
外接員慢慢地站了起來。他不敢承認是自己的失誤沒有接住球,卻一瘸一拐地向邊線走去。隻有他自己知道他根本沒有受傷。因為他感覺自己不能從觀眾哪裏贏得崇敬了,所以,他就希望獲得一點同情。他為自己的努力不夠尋找了一個牽強的借口——“跛足”。就這樣,他把自己劃入了“失敗者”的行列。
在生活中,成功者努力實現目標;失敗者尋找借口!幾乎總是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不同的結果。不管你認為自己是否能夠做到,你都總是正確的!
不管你是一個成功者,還是一個失敗者,都和你的環境沒有什麼關係;它隻是和你所抱持的態度關係密切!
在我們的身邊,或許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我想開展一項事業,或者做些會社會有益的事,但是,我沒有啟動資金!”然而,真正的成功人士懂得,空空如也的口袋從來沒有阻止誰幹事業——能夠阻止人們走向成功的,隻是空空如也的腦袋和心靈!
我們知道,失敗者抱怨他們的環境;而成功者超越他們的環境。失敗者把他們的目光集中在圍陷他們的白牆上;而成功者,總是設法從裏麵鑽出去,跳出去,繞出去,或者是穿出去。
當有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時,查爾斯·狄更斯說道:“在我的生命中,無論我想幹什麼,我都會竭盡全力去做好。”
這就是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失敗者總是去做別人要求自己去做的事情,或者更少的事情;但是成功者去做的卻不止這些——而且他們總是滿懷熱情地去做。失敗者總是試圖尋找捷徑;而成功者總是要求自己向著選定的目標去做,挽起袖子,迎接挑戰。
成功者懂得這樣的真理:困難中隱藏著機會。對成功者來說,一切都是機會。18世紀愛爾蘭裔的英國政治家和作家伯克·埃德蒙說:
“生命中的戰鬥就像是爬山。你不費力氣就爬上去的山,不會讓你有一種成就感。沒有困難,就沒有成功;沒有奮鬥,也就沒有成就。困難可能會嚇倒那些軟弱的人;但是那些勇敢堅定的人,卻把它當做是有益的激勵。實際上,生活中所有經驗都證明,克服人類前進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沉著的良好行為、熱情、活力、毅力,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克服困難、勇敢地麵對災難的堅強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