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文治武功大一統(秦漢)(4)(2 / 3)

第一站到了鄯善國,國王對他特別好,大漢來使,五星級賓館,美女服務員。過了幾天,五星級賓館改招待所,美女改老媽子了。班超一琢磨,這是匈奴來人了,就揪住服務員問匈奴人住哪兒。服務員不禁嚇,以為漢使什麼都知道了呢,就全吐露了。匈奴人有300多名,住在何處,全盤托出。班超一聽,那不行,得把匈奴人幹掉。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於是趁著月黑風高,一部分人在匈奴駐地放火,另一部分人手持弓箭,等著沒燒死的跑出來,然後射死,36個漢人殺了300多匈奴人。鄯善王嚇壞了,這哥們兒真厲害,不聽他的話我也得完,我的軍隊你拿去用吧。如此,班超用西域各國的軍隊鞏固在西域的統治,拿鄯善的軍隊一國一國打下去,把各國都打服了。

班超做西域都護期間幾次上表“乞骸骨”,即希望有生之年能生入玉門關,皇上也幾次批準,但是西域各國人民極力挽留他。疏勒國軍隊總司令為了攔他的馬頭拔刀自殺,死在他跟前。班超一看出人命了,沒法走,所以他一待就是30多年。可為國盡忠了這麼多年,也得盡孝,得死在家鄉、埋回祖墳,最後皇上把他召回,他死的時候70多歲。班超死後,兒子班勇接過爸爸手中的槍,父子兩代做西域都護50多年。

東漢有兩位名將,一個是班超,另一個就是平定交趾的伏波將軍馬援[8]。馬援是西破羌人,南征交趾。這兩位名將為中國領土的完整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交趾就是今天的越南,它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領土,到五代十國的時候才獨立的,在明朝一度又被並入了中國版圖,叫安南布政司,後來30多年又獨立了。

班超和馬援由此成為中國最早的民族英雄代表,唐人李益有詩:“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馬革裹屍”就是伏波將軍提出來的。定遠侯是班超的封爵。蔡鍔將軍病逝時,孫中山先生給他寫的挽聯就是“平生慷慨班都護,萬裏間關馬伏波”,用班超和馬援來比喻蔡鍔。這兩個人可說是民族英雄,而且是成功的民族英雄。中國人好像同情弱者,崇拜的英雄大多是失敗的英雄,比如嶽飛、文天祥,這些英雄寧死不屈,但沒幾個能真的救國。其實應該多崇拜成功的英雄,這種人宣傳得太少,像班超平定西域等。

有人說,中國的第一艘航母應該命名為嶽飛號,嶽飛號、文天祥號意義不好,都是失敗的英雄,不如命名為班超號。

漢字文化圈

兩漢時期對外關係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日益擴展,影響遠及歐洲和非洲。東亞文化圈基本上以漢字為代表,所以又叫漢字文化圈。

先說與朝鮮的關係。

秦漢之際,“燕齊趙人往避地者數萬人”,意即數十萬中國人遷入朝鮮半島躲避戰亂。朝鮮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就是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建立的。商紂王有三個有名的叔叔,比幹因為勸諫被挖掉七竅玲瓏心,後來成了文財神;微子投降了周朝,成為宋國的開國國君;箕子帶領族人出奔朝鮮,想保存殷商一脈。箕子朝鮮被周朝封為侯爵,成了朝鮮曆史上最早的國家,長達一千多年,傳了二十多代王。朝鮮民族至今還有箕子的遺風,商人尚白,今天朝鮮半島傳統的衣服還是白色的。商朝國王穿白,夏朝是紅,周人尚黑,秦漢也穿黑,皇帝穿黃是從唐朝開始的,此前都是黑紅兩色,比較酷。

戰國末期,燕國人衛滿領著族人到了朝鮮,幹掉箕子朝鮮的末代王,建立了朝鮮曆史上第二個王朝。衛氏朝鮮存在了近百年,又被漢武帝消滅。漢武帝滅了衛氏朝鮮之後,在朝鮮北部設立了四個郡,其中有一個郡的治所叫平壤,沿用至今。漢城改名為首爾了,就是為了找點兒心理平衡,但是平壤沒有改,用的還是中國名。

北部朝鮮本都是中國人,後來興起了高句麗人,也是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高句麗立國700年,前400年都城在吉林,後300年遷到了平壤。韓國現在整天跟我們爭高句麗,說是他們的民族。中國把高句麗在吉林省集安的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申報了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把韓國氣得夠戧,說咱是文化帝國主義。可這東西都在咱們中國境內,就是我們的地方政權。今天的韓國人就是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北邊中國的後代不斷混血才形成了韓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