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把鮮卑這個民族活活弄沒了。但是從中華民族的角度講,有利於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這句話也許說得不對,我們大家都知道,混血兒一般比較聰明,為什麼聰明?父母隔著遠。漢民族本身就是不斷民族融合的產物,匈奴、鮮卑、羯、氐、羌全進來了,後來的契丹、女真又進來了,不斷地民族融合,不斷地補充新鮮血液,這個民族最起碼生存能力比較強。為什麼地理大發現的時候,非洲、美洲還停留在史前文明時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封閉,不跟外界交流。一個民族幾百種語言,這個村的人聽不懂那個村的人說什麼,互相隔絕,民族的機理功能越來越退化了。所以,鮮卑人把自己的民族弄沒了,實際上對於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貢獻相當大。
當然非常可惜的一點,落後民族羨慕先進民族,可能首先看中的或者羨慕的是先進民族的生活方式。比如我們羨慕歐美國家,你羨慕什麼?也是生活方式。那裏的經濟多發達,你到了美國一看,比上海差遠了,跟北京沒法比,哪兒都跟村似的,就這麼一種感覺。你說他軍事力量多強大,咱們也沒體會到,最好也別體會到。薩達姆、卡紮菲和本·拉登都體會到了。所以,你羨慕的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你要有了錢,首先學的就是他的生活方式。
這就出現了個問題,你有可能光看見賊吃肉了,你沒看到賊挨打的時候,美國人不是靠酗酒、吸毒、濫交發展成一個世界強國的。鮮卑族入主中原也是如此,你看人家漢族,吃的是油、穿的是綢,可你看我們……到後來,北魏的王爺們腐敗到什麼程度,家裏的馬槽子都是純銀的。做飯人家燒蠟,不燒柴禾,拿蠟當柴禾燒。你說那東西掏出來多費勁啊,那意思就是有錢,爺闊。農民建立的政權比原來的地主政權隻會更狠,因為我可有今天了,小人乍富的感覺。鮮卑族也是這樣,所以北方蒙古高原上柔然民族一興起,當年曾經也是驍勇過人的馬上民族的鮮卑人,在後起之秀的進攻下連連失敗,最後被迫給人送公主,給人金銀財寶,跟人和親,就跟中原王朝幹的事完全一樣。這一幕在以後的曆史上不斷重演,當年契丹人多厲害,女真人一興起他就不行了,因為他已經下了馬。女真人多厲害,在很短的時間內吞遼滅宋,蒙古人一起來他又不行了。你隻要從馬上一下來,武裝力量肯定衰退。但對於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而言,意義確實是很大的。
05.江南好,隻待君開發
北人南下大開荒
魏晉南北朝的特點是社會大動蕩,民族大融合,就跟春秋戰國似的,諸侯割據戰爭和民族融合,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二個民族融合的高潮,因為越亂的時候越容易融合。
六朝的時候,江南農業的迅速開發。
六朝,指的是三國孫權建立的東吳,定都於建業(就是今天的南京),後來東晉又定都在這個地方。為了避晉帝司馬鄴的諱,改名為建康。加上此後代替東晉的宋、齊、梁、陳,總稱六朝,所以南京是六朝故都。唐詩裏“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說的就是這個。
六朝時期,江南農業的發展從江東擴展到了整個長江流域。現在隻聽說有江西,沒有江東,其實當時江東就是江南,又叫江左。要站在長江上遊往下遊入海口看,那就是東。要是站在長江入海口往上遊看,那就是江左,是不同角度的同一個地方。長江的開發從吳越爭霸時期就擴展到了整個長江流域,進而波及了嶺南、兩廣和閩江流域(福建)。三吳地區在當時最發達。太湖、洞庭、鄱陽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的產糧區。
江南經濟開發,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為以後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打下了基礎。原來北方的經濟水平比南方高很多,現在開始平衡,但重心還是在黃河流域。江南在這個時候開始發展,有下麵這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