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漢殤帝劉隆(105年—106年9月21日),漢和帝次子,養於民間,東漢第五位皇帝(106年在位),登基時出生剛滿百天,是即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不久即夭折,諡號孝殤皇帝。
[2]晉惠帝司馬衷(259年—307),字正度,河內溫縣人。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子,西晉第二代皇帝,公元290年—307年在位。司馬衷於公元267年被立為皇太子,公元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為人癡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楊駿輔政,後皇後賈南風殺害楊駿,掌握大權。在“八王之亂”中,惠帝的叔祖趙王司馬倫篡奪了惠帝的帝位,並以惠帝為太上皇,囚禁於金墉城(古城名,三國魏明帝時築,為當時洛陽城西北角上一小城)。齊王司馬冏與成都王司馬穎起兵反司馬倫,群臣共謀殺司馬倫黨羽,迎晉惠帝複位,誅司馬倫及其子。又由諸王輾轉挾持,形同傀儡,受盡淩辱。公元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將其迎歸洛陽。公元307年,惠帝去世,相傳被司馬越毒死。
[3]晉懷帝司馬熾(284年—313),字豐度,西晉第三代皇帝,公元307年—313年在位,司馬炎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間被立為皇太弟。司馬越毒死惠帝後,司馬熾被扶植為帝,改年號為“永嘉”。
[4]晉湣帝司馬鄴(300年—公元318),又名司馬業,字彥旗,西晉第四代皇帝,公元313—317年在位。武帝司馬炎之孫,吳孝王司馬晏之子。初為秦王,駐守長安。公元311年,懷帝被劉漢軍擄走後,群臣擁立他為太子。公元313年,懷帝被毒死的消息傳來,尚書、左仆射鞠允,衛將軍索琳、梁芬等人於長安扶立他為帝,改年號為“建興”。
[5]九品中正製,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製度,魏文帝曹丕為了拉攏士族而采納的陳群的意見。曹丕篡漢前夕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由魏吏部尚書陳群製定。此製至西晉漸趨完備,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化。它上承兩漢察舉製,下啟隋唐之科舉,在中國古代政治製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製度之一。從曹魏始至隋唐科舉確立,其間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6]鮮卑族是我國北方阿爾泰語係遊牧民族,其族源屬東胡部落,興起於大興安嶺山脈,中國古代遊牧民族。
[7]宗主督護製是指北魏初年,麵對各地豪強聚眾結塢自保的情況,北魏隻得承認既定事實,實行任命宗主為宗主督護,讓他們行使基層職權職能的一種製度。
[8]馮太後(442—490),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人,屬北燕皇族,漢人。14歲時被選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後被冊封為皇後。拓跋濬死後,馮氏操縱政權。北魏獻文帝尊馮氏為皇太後。在馮氏的指導和輔佐下,北魏孝文帝把“太和改製”推向高潮。
[9]馬鈞,字德衡,扶風(今陝西興平)人,是我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馬鈞幼年家貧,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談,卻精於巧思,後來在魏國擔任給事中。指南車製成後,他又奉詔製木偶百戲,稱“水轉百戲”。接著又改造了織綾機,提高工效四五倍,他還研製了用於農業灌溉的工具龍骨水車(翻車)。
[10]劉徽(約225—295),漢族,山東臨淄人,魏晉時期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者之一,著有《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
[11]裴秀(224—271),字季彥,魏晉期間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西晉大臣、學者,所著《禹貢地域圖》開創了我國古代地圖繪製學。
[12]葛洪(284年—343或364年),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字稚川,自號抱樸子,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著有《神仙傳》、《抱樸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